道德经全文和译文(经典版本)赋予道教全真派传戒科仪生动情感
道教全真派的传戒科仪,源自《道德经》全文和译文(经典版本),以拟人手法,赋予其生动情感。古语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道教中,这个规矩便是戒律,它由解、界、止三义构成,旨在禁止众恶之缚与分善恶之界,防止诸恶。
所谓律,是基于戒条制定的禁止行为规则,对犯戒者实施惩罚。除遵守戒律外,道士还需熟悉律文规则。传授戒律源远流长,从太上降授至今已成为道教传统。
早期道教简约的初级戒律,如“三皈”、“五戒”、“八戒”、“十戒”,借鉴儒家名教纲常及佛教某些规定,其中五、八、十之类似于佛学的内容基本相同,但也包含了如不违父母师长,不杀生等更为严格的规范。
南宋时期,全真派兴起,与此同时出现了“传习制度”,确保法不落入非人手中,其宗旨包括神仙修持与丹法修持。此后,每一代祖师或高僧都会根据自身修行经验编撰新的清规,以适应不同时代的需要。
元明交替时期,由于清理过失轻重,将这些清规细化为不同的处罚方式,如跪香催单革出杖革火化等,并据此对犯错的弟子进行处理。而王常月所撰《初真戒律》、《中极戒》、《天仙大戒》,被视为全真派重要文献之一,在他之后受过这三部书影响的人士,都必须经过百日严格训练方可正式成为全真弟子。
到现在,全真派依然坚守着这一制度,不断地通过各种活动将其推广至各地,使得这个古老而复杂的系统能够持续发展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