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六章自然之道与老子的智慧
当你想要收敛某事物时,必须先暂且扩张它;要想削弱它,就得先加强它;如果是废除,它就必需被提起;而要夺取它,你必须先给予它。这便称之为微妙而又显明的道理,柔弱战胜了刚强。鱼类不可能离开它们的水域国家的刑法和政教制度也不应该向人展示出来,这样做会让人感到害怕。
[注释]
歙:合拢。
固:暂且。
取:一本作“夺”。
与:给予,与“予”字同义。
微明:微妙的前兆或征兆。
脱:离开、脱离。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指国家的刑法等政教制度,不可轻易展露于人,以免引起恐慌。
[延伸阅读1]
王弼《老子注解》
将欲收敛其事物,必先暂且放大开来;将欲削弱其力量,必先加以增强;若是废弃,那么首先须抬高其地位;如果想夺取,那就得首先给予。这种方式称之为微妙无形。用这些方法去除那些过于强大的势力,即使他们有能力,也无法阻止你的行动。柔软胜过刚硬,如同鱼儿在深渊中生存,只有在水中的环境下,它们才能自由自在地活着。如果国之利器(如刑罚和法律)被公开展示,则失去了作用。不仅如此,即使是小小的一只鱼,如果从水里被拿出来,也很快就会丧命。因此,将国家利益隐藏起来,而不是公然显示,是更好的策略。
[延伸阅读2]
苏辙《老子解读》
将欲收敛某事物时,必须暂且放大开来,将欲削弱则应增强,将欲废弃则需提起,将欲夺取则需提供,这就是所谓微明。此外,并未真正与他人交换后立即再次夺走,所以力量并不至极端,而理念也不会不足。在力量不足时,便难以获得东西,而对于众多生物来说,他们不会顺服,从而这几乎与智慧相似。而圣人的行为与世俗人物并非完全不同,他们通过利用天赋良机进行行事,就像医生运用药材巧妙治愈病痛一样,或商贾精准射击以获取利润一样。
柔软胜过刚硬,因为圣人们知道坚硬的事物是不值得依赖的,因此他们选择采取柔软和谦逊的手段。在世界上充满了竞争激烈的事物,但我独自使用我的温柔和谨慎态度等待着它们,最终导致它们崩溃或死亡。而我却安静地坐在那里,不参与任何竞争,这正是我所说的“获胜”。然而,我并没有故意这样做,更像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状态。我处于一种既不能伤害别人的境界中,同时也避免了受到伤害,这难道不是一种对天下的最大好处吗?只有当鱼儿离开深海到达陆地时,它们才变成了普通无用的生物,没有什么能量去实现任何目标。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我作为一个拥有柔弱性质的人,却能够控制住整个世界。这难道不也是因为我一直保持自己的状态,让所有的人都臣服于我吗?
所以,当我们谈论圣人的行为,我们需要明白,他并没有刻意追求这种结果,只不过是自然流淌而已。他居住在世界上的每个角落,无论他的行为多么卑微,都能触及天空,无论他的言辞多么简单,都能震撼山脉。这便是一种超越常规的大智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