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代表人物及作品 - 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之三十五
王履冰,本未明大道,亦不知修行大丹之法。偶得上清寶經太素真人隱朝禮願上法,每月各日其夕入靜室燒香,北面修行祝之。祕行三十年,得乘雲駕歘,昇入玄洲。其李仲子、趙雙成、范叔及、管平阿、李順賢、延安生等,都得此道,修勤不替,俱為真仙,或處玄洲,或昇崑崙之傍,或登三元之宮矣。
岑道願,是江陵人也。在萬州兩傍多大山,有巖硿然甚大。他在隋末避難到這裡愛它,就隱於巖下常食黃精,一百餘歲膚若冰雪,不喜慍怒。他積二十年後蛻迹而去。唐太宗貞觀十八年,他的靈魂被商人帶回,但他已經不在那裡了。
王順採藥於終南山得道。今終南山有王順峰,其靈應昭彰,至今不絕。
吉留馨,在膠東有異人,不知姓名,他常歌舞於市曰:吉留馫。後於市中白日乘雲而去。
王賈,在東海山中詣神仙胡毋丘力君,受太極上元年紀之術,用朱草神芝得仙。那山在海中,看起來很近但不可到達,那裡的木芝、靈木和神草都是奇物,不可名狀,有河洛元命曆等書。
王叔明,不知何所人也。他少好道,在華陽山北與鮑元治同志修道。不知感遇何仙,他修習何術,都能顯示他的事跡,都得仙去。
唐若水是魯郡人的弟弟,以衡嶽為遊方,因兄長求出守潤州,而以丹藥自療,一旦身亡,其遺體化作金塵飛散于空中,被劉姓使者捉獲,並由其家族供養成為佛像。此事見《晉書》、《資治通鑒》等史籍記載,可證明他確實存在過的人物之一種傳說故事形式的歷史記錄或民間傳說,也是中國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之一。而據《南嶽總真集》記載,其弟若水尸解於南嶽,這也是對他的另一種評價方式,即即便是在逝世後,也能夠保持高尚品德,如同一位真正的聖賢一般被尊敬和追隨,因此我們可以看出這是一個非常特殊且值得深思的人物形象,這種形象既包含了現實生活中的某些特點,又超越了現實生活,只能通過想像力來理解和領悟。在這個背景下,我們可以將唐若水視作一個具有高度精神境界的人類形象,而非僅僅是一個人物,它具有廣泛的情感聯繫與深厚的思想內涵,並且它擁有一種超越時間空間界限的生命力量,使它成為了一個永恒存在著的傳說角色。在此基礎上,可以推論出當時社會對待死者的態度,以及對待前輩人物(尤其是達到了“天師”的地位)的敬仰程度以及他們在社會中的影響力。如果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如果按照我之前提到的研究方法進行分析,那麼唐若水就不是真的存在過的人,而只是具有一定的文化意義和符號含義的一個概念性人物。但無論如何,這樣一個人物形象都會給我們提供豐富的心理學探討材料,因為它展現了一個跨越時間和空間的大規模情感連接網絡,其中包含了崇拜、懷念甚至恐懼等複雜的情緒動態。我們可以從這樣一系列情緒反應中發掘更多關於心理學上的原則或者規律,比如追求完美、一往無前的精神追求,以及向死亡面貌坦然接受的一般哲學思考。而如果把這些問題放在更大的歷史背景下考慮,那麼我們還可以探索更多關於信仰系統變遷及其影響力的問題,比如宗教信仰如何影響人的世界觀以及他們如何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信念以及認識世界。在最後,我們還需要考慮一下是否有可能將這些不同層面的分析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更加全面的理解,即同時考慮心理學、文化學以及歷史學方面因素,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唐若水及其背後所代表的一切。我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你獲得想要知道的事項。如果你需要進一步討論或者想要探索其他相關議題,请随时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