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性保真杨朱变身玉帝换了几任
《老子八十一化》中,阳子居以其“训阳子”之名,被赋予了第五十三化的身份。据传,他曾在秦朝西游期间与老聃相遇,后者因见到阳子的变化而叹息不已。在另一场会晤中,阳子居向老聃询问明王治国之道。老聃则以功盖天下、化被万物却不自恃有德为答复。
然而,这段历史并非没有争议。有人认为阳子居受教于老子前后,其待人接物方式大有不同,“其往也,舍者迎将,其家公执席,妻执巾栉,舍者避席炀者避灶”。这反映出受到老子的教化后,他已经完全摆脱了盛气凌人的架势。
那么谁是这个名字背后的人物呢?他叫做杨朱,是战国初期魏国人,以养生和个人本位思想著称,但他的学说并未留下完整的文献,只能通过《庄子》、《列子》等古籍得知一二。他主张“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即保持个人的真实,不让外界事物影响自己的内心世界。这一观点虽然与儒墨等其他思想流派格格不入,但也深受道教青睐,被视为道家的重要先驱之一。
但杨朱的形象并不仅限于这些哲学上的立场。在一些成语典故中,他常常被描绘为一个自私的人,比如“一毛不拔”,但实际上这一说法可能被误解或曲解了。根据《列子·达生篇》,杨朱对孟孙阳提出的问题作出了回应:“世固非一毛之所济。”这表明他并不支持牺牲个人利益来满足社会需要,也不会为了社会需要牺牲自己。这一点在当时与孟子的兼爱思想形成鲜明对比,而现代读者对于杨朱的理解更是多元和复杂。
总结来说,无论是在哲学还是文化上的讨论中,杨朱都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他的存在和思想都给中国古代哲学史增添了一抹独特色彩。但正是由于缺乏直接资料,我们只能从周围文脉中试图还原他的真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