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中国梦高明见于社会生活中的道学经典句子
鲁迅先生在《致许寿裳》一文中曾指出“中国根柢全在道教……,以此读史,有许多问题可迎刃而解。”国外许多汉学家也认为要了解中国文化,首先必须要了解中国的道教文化。鲁迅的本意,虽然未必是对道教存什么善意和褒奖的意思,但却道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一个宗教,道教确实曾对中国古代社会制度、学术思想、宗教信仰、文学艺术、健身养生、医药科技等各方面发生过重要的影响。道教是两汉时期黄老道家与神仙家、民间巫鬼道相融合的一个产物,而黄老 道家则又是战国时期的道家学派“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形成的一个学术流派,具有鲜明的倾向。其理念,一度曾成为汉初、唐初等许多封建朝代初创时期的施政纲领,并无一例外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老子的《道德经》,也成为历代帝王最喜欢的一部经典,被誉为“君王南面之术”。历朝历代的大统治阶层,也莫不是心照不宣地将“内用黄老、中示儒术”作为自己的政治理念。这意味着,他们既吸收了黄老哲学中的智慧,又公开宣扬儒家的礼制,这种双重策略使得他们能够同时维持国家稳定和赢得民心。
历史上的很多高门客,都通过“得君行德”来实现自己对于世界抱负,对国家富强和人民福祉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那麼,什麼是這個夢想?它與習主席提出的「中國夢」有什麼聯繫?
我認為,這兩個夢想是一致存在於同一個願景中,它們共同的心愿和目標都圍繞著人民幸福安康展開。在習主席提出「中國夢」的時候,他強調這是一個民族共同追求的事業,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共同目標。他說:「中國夢最終還是在於人民,這需要依靠人民來實現,並且需要為人民造福。」
這種觀點,其實與古人如魯迅所言「百姓為尊」,以及黃帝後裔傳承下來的人民至上理念相呼應。從另一角度看,《太平經》裡就有一段話:「或積財億萬,不肯周窮救急,使人饑寒而死罪不除也。」這裡提到的均衡分配財富,用以推廣對社會公平正義及保障每個人基本生活需求的情況下才算真正達到天地間仁愛之境界。
總結來說,我們可以看到,在歷史長河中無論是孔子提倡的人倫關係或孟子的仁政思想,都表現了一種對社會公平正義與國家興旺昌盛有深刻理解。而現在我們走進21世紀,不僅在經濟發展上追求均衡,也在政治改革上堅持民主法治,在文化建設上弘揚民族精神,在科學技術創新上促進綠色發展,以實現全面繁榮共享。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這些原則,就能夠讓「中國夢」成為每個人真切感受到的地方特色風情下的美好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尤其是 道家的研究,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并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