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思想 > 西楼秋晚 范成大

西楼秋晚 范成大

《西楼秋晚》 范成大

楼前处处长秋苔,俛仰璇杓又欲回。
残暑已随梁燕去,小春应为海棠来。
客愁天远诗无托,吏案山横睡有媒。
晴日满窗凫鹜散,巴童来按鸭炉灰。
分类:

作者简介(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西楼秋晚》范成大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西楼秋晚》

楼前处处长秋苔,
俛仰璇杓又欲回。
残暑已随梁燕去,
小春应为海棠来。
客愁天远诗无托,
吏案山横睡有媒。
晴日满窗凫鹜散,
巴童来按鸭炉灰。

中文译文:
西楼前的地面到处覆盖着长长的秋天苔藓,
低头仰望天空,又似乎想回望一下。
残余的暑气已随着燕子飞去,
初秋的气息应该是由海棠花带来的。
客人愁思天涯漫远,诗句无法寄托心情,
官员案头的文件像山一样堆积,而人们却在那里打盹。
晴朗的阳光透过窗户,野鸭和野鹜飞散而去,
巴童过来按压着炉灰,准备烧火。

诗意和赏析:
《西楼秋晚》是宋代文人范成大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写景抒怀的方式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以及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绪。

诗中的西楼是一个具体的场景,楼前长满了秋天的苔藓,给人一种寂寥、萧瑟的感觉。作者低头仰望天空,似乎想回望过去的时光,表达了对过往的思念之情。

诗中提到残暑已随梁燕去,意味着夏天已经逝去,初秋的气息正逐渐到来。作者将小春的到来与海棠花联系起来,海棠花是初秋的代表,它的盛开预示着季节的变迁。

诗中还表达了作者的愁思和无奈。客愁天远,诗无法托付心情,显示了作者身处异乡的孤寂和思乡之情。官员忙碌的工作场景与诗意相互映衬,形成鲜明对比。吏案山横睡有媒,揭示了官场的虚浮和不公。

诗的最后两句描绘了一个晴朗的秋日景象。阳光透过窗户照耀室内,野鸭和野鹜飞散而去,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巴童按压鸭炉灰,准备烧火,为诗中增添了一丝生活的气息。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意象,展示了秋天的景色和人物的情感,既有对往事的留恋和思念,又有对现实的反思和抒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西楼秋晚》范成大 拼音读音参考

xī lóu qiū wǎn
西楼秋晚

lóu qián chǔ chù zhǎng qiū tái, fǔ yǎng xuán biāo yòu yù huí.
楼前处处长秋苔,俛仰璇杓又欲回。
cán shǔ yǐ suí liáng yàn qù, xiǎo chūn yīng wèi hǎi táng lái.
残暑已随梁燕去,小春应为海棠来。
kè chóu tiān yuǎn shī wú tuō, lì àn shān héng shuì yǒu méi.
客愁天远诗无托,吏案山横睡有媒。
qíng rì mǎn chuāng fú wù sàn, bā tóng lái àn yā lú huī.
晴日满窗凫鹜散,巴童来按鸭炉灰。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标签:

猜你喜欢

道学入门 道教神仙-盘古...
盘古开天地,八仙过海:道教神仙传说与文化探究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道教作为一种深厚的宗教信仰和哲学体系,与神仙传说紧密相连。从远古时期就有关于神仙降世...
大道至简无为而无不为的意思 背后的阴影坏男...
在现代社会中,“坏男人”这个词汇经常被用来形容那些不守规矩、以自我为中心的男性。这种刻板印象往往源于媒体对某些特定行为模式的夸大和片面报道。然而,这种标签...
君子有七慎:慎言 道教源起探揭秘...
道教源起探:揭秘老子与黄帝的智慧传承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道教作为一种深厚文化和哲学体系,其创始人众说纷纭,引发了无数学者的探讨。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这段...
大道至简的名人例子 道教文化-碧落...
碧落黄泉:道士念经的秘密 在中国古代,道教作为一种深厚的文化与哲学体系,其内涵丰富而广泛。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一种实践形式,就是道士们念经。这不仅仅是一种宗...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