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思想 > 道教是求生的宗教

道教是求生的宗教

生与死是人生的首要问题。宗教,无论是自然宗教还是人为宗教,都以此为其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综观世界各地的宗教,有以生为罪恶,有以生为苦难,有以生为虚幻。说法虽然各异,但有一点相同:以为人的幸福不在世间,而在那死后的天国净土。中国的道教则不然。它以生为天地之大德,以人之长生为大乐。探索道教的这一特点,对于理解道教、理解汉族,进一步认识宗教的生死观,都是十分必要的。一人由动物进化而来,而又高出于动物,具有许多动物所不具备的性能。人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同肉体的关系,意识到随着肉体由生而死,生命也就从有至无。对于生与死的这种意识,促使人类热爱生命,关注人生的价值,思考生命及其本质,千方百计地延年益寿。求生的另一面,是对死的畏惧与恐怖,及至有ldquo;好死不似恶活rdquo;之说。由于种种原因,人世间存在着生不如死的状况。反思于此,在意识上产生厌世的心理与学说,好些宗教便因此而对人生取否定态度。道教也有见于世之溷浊。但它更看到生的美好,希望人的生命无有止息。推己及物,认为贪生是天地万物的共性,能使人具有良好的品性:ldquo;天者,大贪寿常生也。仙人亦贪寿、亦贪生。贪生者不敢为非,各为身计也。rdquo;(《太平经合校》卷五十六至六十四阙题一)人有梦境,在梦中出现自己和他人,见到已死的亲戚故旧。原始人不能理解这一睡眠时的生理现象。他们在历经梦的困扰后,认为这是人与物的灵魂的活动。在他们看来,凡是人与物都由形体与灵魂组合而成。其形体部分有生有死,而灵魂则是永存的。既然灵魂在形体死后继续存在,他们就不能想象其还会死亡。原始人的灵魂不死观念至今仍为不少人所信奉。然而,人并不因为灵魂长存而轻忽有死的肉体。彼岸世界的幸福而贱视人世。除少数人向往死亡,一般人都重生恋世。随着人对世界与自身认识的进步,随着人文主义的兴起,在春秋后期的老子已不相信有游离于形体之外的灵魂存在。《道德经》第十三章说:ldquo;吾所以有大患,在我有身。及我无身,吾有何患。rdquo;我患之有无决定于我身之有无,我即我身,我身即我,不存在身外之灵魂。老子也就否定灵魂,仅以形体来理解人的生命。与此同时,他也看到人世间所遭到的磨难与忧患。但他与创立佛教的印度人悉达多不同,不曾因此而追求无生。《道德经》充满对人世的关怀,对人生的眷恋,萌发ldquo;长生久视rdquo;(第五十九章)的愿望,并以天地为例,阐述ldquo;不自生,故能长生rdquo;(第七章),庄子继承老子之学,认为ldquo;人之生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rdquo;。(《知北游》)他对如何避死求生,作过更多的论述。老子学派的ldquo;长生久视rdquo;之说,也为同时代的神仙家所提倡。神仙家热衷于此,企图通过自己的活动,使修道者迁化为神仙而实现幼想。他们世代相传汲汲于此,至汉武帝时形成一股信神仙求长生的社会。神仙家的活动注重探讨方术而缺乏理论上的阐述。他们因自身不能独自完成理论建设,而吸取道家与阴阳家的学说,又博采墨家佛学之说,创立道教。原始道教奉老子为祖师,以《道德经》等为经典,据ldquo;长生久视rdquo;之论,述说ldquo;延年益寿,精学可得神仙rdquo;(《太平经钞》甲部)。道教长生无死之说的起点是人有生死。他们认为死乃是包括人在内的有生命之物的必然归宿。《太平经》说:ldquo;夫物生者,皆有终尽。人生亦有死,天地之格法也。rdquo;(《太平经合校》卷九十《冤流灾求奇方诀》第一百三十一)由生而死的普遍规律,使ldquo;人在世间,日失一日,如牵牛羊以诣屠@①每进一步,而去死转近。此譬虽丑,而实理也。rdquo;(《抱朴子内篇》卷一四《勤求》)进而认为贪生是万物的共性,即使是天与神仙也不例外。指出面对死亡的威胁,ldquo;世人皆知悦生而恶死rdquo;(陈致虚《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解序》)。即使是儒家圣人周公、孔子也同常人一样ldquo;不乐速死rdquo;。他们与一般人的不同,仅在于不为死之将至而空忧。其所以如此,是认为ldquo;固不知免死之术,而空自焦愁,无益于事。故云乐天知命,故不忧耳,非不欲生也。rdquo;(《抱朴子内篇》卷一四《勤求》)不空自焦愁,较之忧死无日虽为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但在道教学者文人看来,仍是一种消极之见被动之举。他们认为积极的人生态度不当坐以待毙,而要为乐生而奋起,求得长生久视。《太平经》卷四十《乐生得天心法》第五十四提出ldquo;乐生最善rdquo;的命题:ldquo;人最善者,莫若常欲乐生,汲汲若渴,乃后可也。rdquo;稍后于此的《老子想尔注》因此而将《老子》中的两处ldquo;王rdquo;字改为ldquo;生rdquo;字,以成其追求长生不死之宗旨。《老子》第二十五章云:ldquo;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rdquo;《想尔注》将此处的二个ldquo;王rdquo;字改为ldquo;生rdquo;字,又加以注释说:ldquo;生,道之别体也。rdquo;又第十六章:ldquo;知常容,容能公,公能王,王能天,天能道,道能久,没身不殆。rdquo;此处的二个ldquo;王rdquo;字也被改作ldquo;生rdquo;字,分别注上ldquo;能行道公政,故长生也rdquo;;ldquo;能致长生,则副天也。rdquo;《太平经》是张角太平道的经典,《老子想尔注》是张陵五斗米道的经典。太平道与五斗米道都是东汉末年原始道教的主要道派,前者发动领导黄巾起义,后者由张陵之孙张鲁在汉中建立农民的理想政权。五斗米道绵延至今,就是现行的天师道、正一道。

标签:

猜你喜欢

观音身边的龙女下凡 道法自然老子道...
一、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经注音版全文探秘 在浩瀚的哲学海洋中,老子的思想如同一颗璀璨的北斗,引领着世人寻找生命之谜和宇宙之奥秘。《道德经》是老子最著名的作品...
大道至简举例说明 道教修行之路张...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是谁》探索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道家学派以其独特的哲学思想和实践方法,在中国文化中占据了一席之地。道家的代表人物众多,其中老子和庄子被广...
经常读道德经的人最后会是怎么样 道家智者荟萃探...
在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长河中,道家思想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从老子、庄周到张陵、张道陵,再到后来的王充和郭象等人,他们都是道家名人列表中的佼佼者,每个人都有自己...
道教修炼境界划分 道家学派的代表...
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悠久历史和深远影响的就是道家学派。这个学派以“道”为核心概念,强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等思想。在众多代表人物中,老子和庄周是最为人熟知的...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