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思想 > 人性本善

人性本善

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确切地说,就是人性的本质是什么?

这个问题向来是中国哲学中争论最激烈的问题之一。据孟子说,他那个时候,关于人性的学说,除了他自己的学说以外,还另有三种学说。第一种是说人性既不善又不恶。第二种是说人性既可善又可恶(这意思似乎是说人性内有善恶两种成分),第三种是说有些人的人性善,有些人的人性恶。持第一种学说者是告子,他是与孟子同时的哲学家。《孟子》中保存了他和孟子的几段很长的辩论,所以我们对于第一种学说比对于其他两种知道得多一些。

孟子说人性善,他的意思并不是说,每个人生下来就是孔子,就是圣人。而是说,人性内有种种善的成分。他的确承认,也还有些其他成分,本身无所谓善恶,若不适当控制,就会通向恶。这些成分,他认为就是人与其他动物共有的成分。这些成分代表着人的生命的“动物”方面,严格地说,不应当认为是“人性”部分。

孟子提出大量论证,来支持性善说,有段论证是:“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沐惕恻隐之心……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一切人的本性中都有此“四端”,若充分扩充,就变成四种“常德”,即儒家极其强调的仁、义、礼、智。这些德,若不受外部环境的阻碍,就会从内部自然发展(即扩充),有如种子自己长成树,蓓蕾自己长成花。这也就是孟子同告子争论的根本之点。告子认为人性本身无善无不善,因此道德是从外面人为地加上的东西。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人应当让他的“四端”,而不是让他的低级本能,自由发展?

孟子的回答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就在于有此“四端”。所以应当发展“四端”,因为只有通过发展“四端”,人才能真正成为“人”。孟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他这样回答了孔子没有想到的这个问题。

标签:

猜你喜欢

大道至简的含义 无为无不为无可...
哲学思考中的自然状态与存在的本质探讨 无为,是什么? 在我们追求目标、实现愿望的过程中,很少有人会停下来反思“无为”的意义。其实,无为并不是指不做任何事情...
向道而行是什么意思 道家文化的精髓...
揭秘老子那一套,你知道吗? 在这纷扰世间,人们总是追求着快乐和安稳。但你知不知道,这些追求其实都是我们对“道家文化的精髓”的一种模糊理解。今天,我就带你一...
形容道法神奇的句子 道家文化代表人...
道家代表人物是谁? 老子与庄周:智慧探索的双重奏鸣 在中国文化中,道家思想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其代表人物多如星辰。老子和庄周,这两位伟大的思想家,是道家的核...
道家主要观点 道家思想创始人...
道家思想创始人:揭秘老子与庄子的智慧之光 老子与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是对这两位道家思想创始人的六个关键论...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