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思想 > 陕西民间服饰禁忌

陕西民间服饰禁忌

对服装颜色的禁忌,是中国服饰禁忌的一大特点。从隋朝开始出现的“品色衣”,至唐代乃形成制度。虽然宋、明、清各代的具体规定不同,但都把官品和服色联系了起来。在唐代,皇帝的服色为拓黄,官僚自一品至九品,服色以紫、绯、绿、青为差。因此,禁止民间穿衣服,违者会被认为“要”、“想篡位”。唐代平民多穿白衣,称为“白丁”,当时不忌白衣。后来,在国内地区因印染术的发展,人们普遍穿上着色衣服,并视白衣为丧服,忌在喜庆场合穿戴。陕西有些地区在喜庆场合仍穿白衣。据《同官县志》记载,直到本世纪四十年代该县东南乡依然如此。对陕西这一特有习俗,参看本篇第三章第五节《年节禁忌·春节禁忌》。旧时,城市中忌戴绿头巾,唐代长安人颜师古云:“绿帻,贱人之服也。”明清两代,绿头巾是优伶、娼妓等从事“贱业”者戴的,故为一般人所忌。民间忌艳色,不论男女,如果穿得太华丽、鲜亮,就会遭到非议,认为是“不正派”的人。

中老年人尤忌艳色,否则被认为“不庄重”,是“老来俏”。从前,在种种禁忌的限制下,陕西男子和中老年妇女多穿黑、蓝、白三色。在干旱地区,几乎全是黑色,因为不显脏,不需常洗。青年女子的服色,非红即绿。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准的提高,以上禁忌逐渐被打破,服色日益丰富多彩了。

衣服的款式,传统的要求是遮严身体,忌裸露,女衣对此要求更严。例如,唐代女装主要由裙、衫、帔三件组成,裙长曳地,衫子的下摆裹在裙腰里面,肩上再披着长围巾一样的帔帛,将全身遮蔽得十分严密。后世有“男不露脐,女不露皮”的要求,违犯者会被认为“伤风败俗”。战争年代中,长征到陕北的男女红军战士,保持着在水田劳动的习惯,将裤腿编(挽)在膝盖上面,曾引起当地民众的惊奇,民歌云:

三月里来三月三,

如今的世事大改变;

男当红军女宣传,

裤腿编在大腿弯,

走路实好看!

建国后,夏季短袖衫得到普及。近年来,城市夏季女衣开始流行裸露胸、臂、腿的款式,但农村仍然忌穿这类“奇装异服”。

官员和平民的头衣,自古就有显著区别,忌平民戴官员的头衣。汉代官员可以戴冠,这是加在发髻上的罩子,很小,并不覆盖整个头顶;平民只能戴一种叫帻的头巾。唐代出现的幞头本来是一条头巾,裹幞头时两个角朝前系住发髻,其余两个角在脑后一结,多余的部分自然垂下。北宋官员们戴展脚幞头,身份低的公差、仆役戴无脚幞头。明代官员戴由幞头演变来的乌纱帽,劳动人民依然裹巾。在这种历史背景影响下,直到现代,陕西农民仍然习惯戴头巾。陕北男子戴毛巾,巾角在脑前自然垂下;关中和陕北女子戴手帕,“手帕头上戴”成为“陕西十大怪”之一种。戴头巾也有一些忌讳,巴山地区无论男女头帕的长度要足丈,取其“满十”;宽一尺二寸,取意为:“全年走运”、“月月见喜”。认为尺寸不足会导致“运气”不足。忌讳别人坐在自己的头巾、帽子上。忌别人抛掷自己的帽子,有“欺人不欺帽,欺了帽,一头臊”之说。帽子要挂得比衣裤高些,忌将其与鞋袜放在一起。

忌男穿女衣和女穿男衣,违者被认为是在混淆“两仪”,是“人妖”。建国后,女穿男衣者增多,人们已经见惯不惊。忌穿戴不整齐,忌歪戴帽子,忌不系衣扣,忌衣服破了不及时缝补,忌赤脚串门。

标签:

猜你喜欢

道家比佛家高出很多 德道经探究古代...
德道经概述 德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哲学著作,它以“德”和“道”为核心,阐述了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与人生的修养方法。作为《易经》、《老子》和《庄子》的集大...
道家辟谷的正确方法 郭汜南北朝时期...
在中国历史上,道家学派始于老子的《道德经》,后来发展成为一门系统化的宗教和哲学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道家学派产生了众多代表人物,他们通过著作、实践等方式影...
道家顺应自然的名言 道德经全文注音...
在这段旅途中,我遇见了许多人,他们都对我说,“道德经全文注音版83页”中的智慧能带给我们什么?他们问我,这本书的秘密是什么?而当我翻开那厚重的封面,看到那...
道教 不可擅自结手印 道德经与邪恶的...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邪恶如同一股永不停息的黑暗力量,不断侵蚀着社会的光明。面对这股无形却强大的敌人,人们总是寻求一些能够抵御和驱散它的方法。念道德经能辟邪...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