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世的归宿如何
六世,法名仓央嘉措,藏南门隅夏日错那人,生于1683年,以后,被选定为五世的转世灵童,1697年10月,被迎至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但是,他虽尊为“大宝法王”,执掌宗教和的最高权力,却又风流浪漫,不守戒律。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写下了大量热情香艳的情歌,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传世,是祖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瑰璀明珠。然而,他的死亡之谜,却吸引着学者的注意。
六世生活时间,正处于阶级和的激化阶段。1705年,藏王第巴。桑结嘉措发兵与蒙族的拉藏汗交战,兵败被杀。六世因系第巴所立,因此被拉藏汗以行为不轨、耽于酒色等罪名奏请清廷废黜,诏送京师。据《清史稿》记载:“行至青海道死,依其俗,行事悖乱者抛弃尸骸,卒年二十五。”这是首见于史书的六世之死的第一种说法。以后,释妙丹法师出于佛的尊崇,对其死因作了圆融体面的记载,在其所著的《蒙
藏佛教史》中写道:“年至二十有五,敕人觐,于康熙四十六年行至青海工噶洛地方圆寂。”在国外学者中,则有H.霍夫曼说他是“在青海湖附近去世,很可能是凶死”。而伯戴煦则认为:所谓谋害之说,是出于意大利教士的传闻。他确认:“按照汉藏的官方记载,没有什么充分的理由怀疑死于疾病的真实性。”于道泉教授在其《第六代仓央嘉措情歌》中作了惊险曲折的叙述,他说:“拉藏汗即以皇帝诏,使仓央嘉措往北京,而以蒙古卫兵及一心腹大臣伴行。路过哲蚌寺前,寺中出卫兵之不意,将仓央嘉措劫去。卫兵遂与寺中开战,复将仓央嘉措夺回。康熙四十五年,仓央嘉措二十五岁,在纳革刍喀被杀。而依照汉文的记载,则说他到纳革刍喀与青海之间患水肿病而死。”以上诸家所述,虽有病死与凶杀的差别,但都认为六世是死于解送北京途中,这一点是相同的。
曾在长期工作而又致力于历代史迹研究的牙含章同志,在其《传》中提出了六世之死的第二种说法。
他认为:在解送途中并未死亡,而是安抵内地后被清帝软禁于山西五台山一直到死。其根据是:“另据藏文十三世传所载,他到五台山朝佛时,曾亲去参谒六世关闭坐静的寺庙。”因此,牙含章同志断定:“这种说法,较为确实。”但迄今为止,此说仅为孤证,未见有人赞同。
著名佛教学者法尊法师在其所著《民族政教史》中提出了令人嘱目的第三种说法,他说:“拉藏汗复以种种杂言谤毁,钦使无可如何,乃迎大师进京请旨。行至青海地界时,皇上降旨责钦使办理不善。钦使进退维艰,大师乃舍弃名位,决然遁去,周游印度、尼泊尔和康、藏、甘、青、蒙古等处,利生,事业无边。尔时钦差只好呈报圆寂,一场公案,乃告结束。”
而蒙族阿旺多尔济在《仓央嘉措秘传》中作了更为丰富充分的叙述。他说:尊者25岁,被迎往内地,走到冬给错纳湖畔,皇帝诏谕两使臣道:“尔等将此教主大驾迎来,将于何处驻锡?又如何供养?实乃无用之辈。”申饬极严,众人惶恐,但有性命之虑,更无万全之策,乃恳求道:“为今之计,唯望足下示状仙逝,或者伪作出奔。若非如此,我等性命休矣!”六世遂允其请,于初更时分,在更尕瑙尔登程上路。从此一反常态,以戒律精严的苦行僧出现。他以精深渊博的佛学修养与神通秘法赢得了信众的崇敬,行脚遍历甘、青、藏、川和尼泊尔、印度等地,最后在内蒙阿拉善旗驻锡直至示寂逝世。以上两人所说基本吻合,可能法尊的见解来源即从于此。
1957年,《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阿拉善旗情况》报告中进一步充实了上述的说法:在该地流行着有关六世身世的传说。说他在行抵兖噶瑙后,于风雪夜中倏然遁去,先往青海,复返,于1716年来到阿拉善旗。
34岁时收阿旺多尔济为徒,1746年坐化逝世,时年64岁。阿旺多尔济遵师遗愿,建造了该旗著名八大寺之一的广宗寺,将其遗体供奉于庙中七宝装成的塔式金龛内;另有甘肃中卫的某汉民,因敬奉六世而得子,为他专建了昭化寺,六世遗体曾在此庙浮厝。而阿旺多尔济则在去学习回归后,企图在内蒙效仿之法,炮制政教合一的局面,因而不容于当地贵族,惨遭杀害,其头颅被埋葬在定远营南门的石坎下。从此以后,广宗寺出入该门不敢跨越门坎,而从两边绕行。另据曾在阿拉善旗进行过实地考察的贾敬颜同志所说:直到十年浩劫前,广宗寺一直保存着六世的肉身塔。50年代,寺内主持僧尚出示六世的珍贵遗物,内有妇女青丝等,言之凿凿,
颇为动人。
以上三种有关六世死亡之谜的说法,各有理由,但以最后的途中出亡说的可能性最大,证据也较为充实。可惜以后由于种种原因,调查中止。因此,此说是否真实可靠,尚待有关方面作更深入充分的调查研究,才能作出最后结论。目前只能存疑而已。
(董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