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思想 > 为什么说人之将至其死也必自卑矣其生而其出也必自高矣与悟在天成相关联

为什么说人之将至其死也必自卑矣其生而其出也必自高矣与悟在天成相关联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着一句著名的格言:“人之将至其死也,必自卑矣,其生而其出也,必自高矣。”这句话表达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人们往往在即将走向死亡的时候会感到无比的谦逊和平静,而当他们刚刚出世或迎来新生活时,却充满了活力和雄心。这种现象似乎与我们今天常谈论的“悟在天成”的概念有着某种内在联系。

所谓“悟”,是指理解、领会事物本质的一种状态。在中国哲学中,“悟”字经常与佛教中的觉醒相提并论,它代表了一种超越常规思维模式,不受外界干扰直接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而“天成”,则意味着自然流淌,无需刻意追求或强行改变。它体现了一种随遇而安、顺应自然法则的心态。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认为,“人之将至其死也,必自卑矣,其生而其出也,必自高矣”反映了人类生命周期中的两个极端情感状态,这些情感状态正是我们追求悟在天成境界的一个重要参考点。

首先,让我们来探讨这一段话所描述的情感变化背后的哲学意义。当一个人临近死亡时,他们可能会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对生命有限性的认识以及对自己一生的总结等因素,对自己的行为和选择产生怀疑。这时候,他可能会觉得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都没有什么价值,因为一切都是短暂且渺小的。这种低落的情绪其实是一种突然清醒过来之后对于过去行为的审视,是一种超越个人欲望和社会期待去寻找真正内心的声音的一次机会。

相反,当一个人刚开始新生活或者完成一些重大目标时,他们通常都会充满希望和信念。这种积极向上的情绪源于未知带来的刺激,也来自于成功给予我们的满足感。这份力量驱使他们去探索更多可能性,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水平,这正是实现个人潜能的一大动力。

然而,从更深层次上讲,这两种极端情绪都蕴含着一种不真实的假设,即存在一个完美无缺的地步——既能够保证个人的安全又能够实现个人的愿望。但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很少停下来思考这些愿望是否符合我们的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以及它们是否真的能带给我们长久的幸福。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最终感到失望,因为他们发现这些外部目标无法填补内心深处那空虚的地方,或许因为它们根本就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事物。

这里便引入了悟到天成的心境。在面对各种诱惑和压力的时候,如果一个人能够保持一种清晰明确的心智,那么他就会明白哪些事情才是真正重要的。他不会被外界强加于身的情绪波动所左右,而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找到那个让他感到宁静、放松且完整的地步。这样的人,他已经到了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步,那就是他的思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他知道如何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以免再次陷入那种盲目追逐外部荣誉或快乐导致失衡的情况。

因此,可以说,“人之将至其死也,必自卑矣,其生而其出也,必自高矣”提供了一条路径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并践行悟到天成的心境。不再受到那些浮夸或令人不安的情绪影响,我们才能更加专注于寻找那种简单却又永恒真实的事物,即那些能够让我们的灵魂得到慰藉、精神得到升华,并最终达到一种超脱世俗纷争、高尚自由的心态。

标签:

猜你喜欢

道家的主要思想 中国古典文化-...
解读四书五经的奥秘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四书五经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它们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思想道德观念和社会生活。那么,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呢?下...
冯宝成道德经团队是正规合法的吗 中国书法之美论...
在我看来,中国书法之美论文不仅是对古代文化的回顾,更是一种艺术语言的探索。它融合了诗词、绘画和哲学,通过笔触传达着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观。 首先,让我们...
道家讽刺人心的句子 中国书法之美探...
中国书法之美:探索古今墨韵的审美内涵与文化价值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书法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邃的内涵,被赋予了“字是画”的高誉。它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文...
道家学说主张什么 不不断追求卓越...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有些人选择安于现状,不愿意冒险去尝试新的东西,而我却选择了“行其野”,即行走自己的路,这一决定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1. 创造自我...

强力推荐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