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思想 > 留别王维

留别王维

《留别王维》 ——孟浩然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作品赏析】据《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这首诗便是临行前留给王维的,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 第一联写落第后的景象:门前冷落,车马稀疏。“寂寂”两字,既是写实,又是写虚,既表现了门庭的景象,又表现了作者的心情。一个落第士子,没有人来理睬,更没有人来陪伴。只有孤单单地“空自归”了。在这种情形下,长安虽好,也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他考虑到返回故乡了,“竟何待”正是他考试不中必然的想法。 第二联写惜别之情。“芳草”一词,来自《离骚》,王逸认为用以比喻忠贞,而孟浩然则用以代表自己归隐的理想。“欲寻芳草去”,表明他又考虑归隐了。“惜与故人违”,表明了他同王维友情的深厚。一个“欲”字,一个“惜”字,充分地显示出作者思想上的矛盾与斗争,从这个思想活动里,却深刻地反映出作者的惜别之情。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两句,说明归去的原因。语气沉痛,充满了怨怼之情,辛酸之泪。一个“谁”字,反诘得颇为有力,表明他切身体会到世态炎凉、人情如水的滋味。能了解自己心事,赏识自己才能的人,只有王维,这的确是太少了!一个“稀”字,准确地表达出知音难遇的社会现实。这在封建社会里是具有典型意义的。 这一联是全诗的重点,就是由于这两句,使得全诗才具有一种强烈的怨怼、愤懑的气氛。真挚的感情,深刻的体验,是颇能感动读者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有类似遭遇的人,更容易引起共鸣。如果再从结构上考虑,这一联正是全诗的枢纽。由落第而思归,由思归而惜别,从而在感情上产生了矛盾,这都是顺理成章的。只是由于体验到“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这一冷酷的现实,自知功名无望,才下定决心再回襄阳隐居。这一联正是第四联的依据。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表明了归隐的坚决。“只应”二字,是耐人寻味的,它表明了在作者看来归隐是唯一应该走的道路。也就是说,赴都应举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场误会,所以决然地“还掩故园扉”了。 综观全诗,既没有优美的画面,又没有华丽辞藻,语句平淡,平淡得近乎口语。对偶也不求工整,却极其自然,毫无斧凿痕迹。然而却把落第后的心境,表现得颇为深刻。言浅意深,颇有余味,耐人咀嚼。

标签:

猜你喜欢

道教最高境界 书法艺术鉴赏深...
书法艺术鉴赏深度探究 什么是书法? 书法是一门结合了文学、艺术和技巧的古老艺术形式,它以笔墨为媒介,通过对字体结构、笔画姿态、布局安排等方面的精心运用,创...
道德经25个金句 文字不仅仅是信...
在数字化时代的浪潮中,传统书法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其审美价值日益受到人们关注。书法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与人文精神的体现。在这篇文章中,我们...
无欲无求的人最聪明 道家内丹术道家...
何为内丹? 在浩瀚的中国文化中,存在着一门神秘而深奥的修炼法门——内丹。它源远流长,从古至今,被称作“仙药”、“真人”,其实质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方法,将外物...
道教的精神精髓是什么 人生重复如何通...
在现代社会,人们普遍追求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方式,很多时候会忽视内心的平静和自我探索。这种生活模式常常让人感到压力山大,仿佛整个人生的轨迹都被预设好了,没...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