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如一梦几度思君泪先流王光德道长二三事道法自然天然道观
王光德道长:一段岁月的回忆与思念
在这茫茫人海中,我有幸遇见了一位高深莫测的道友——王光德道长。他的名字,就像是一缕清风,轻拂过我的心田,让我永远难忘。
记得那年春日,阳春三月,我在洛阳下清宫担任住持。那时,一九九三年的一天,我正在房间昏睡,被知随敲门打扰。我整好衣冠后,迎接了几位来自中国道学院的道友,他们带着几分神秘和尊严。在他们中间,有一位特别引人注目的身影,那就是王光德道长。他不仅是湖北省道教协会会长,更是武当山掌门大师兄,是一位全国著名的高僧。
那次相遇,就像是命运安排的一场意外之旅。我们谈论的是黄老学说、真武大帝,还有明朝永乐皇帝塑造真武雕像的事迹。在讲述过程中,他对我提起了他曾经参访学习武当山的情况,以及他对修建武当山八宫二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三十九桥、十二亭宏大规模计划的热忱。我被他的故事深深吸引,也感受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责任感。
再次见面,是在一九九八年的春天,当时我已经离开洛阳,但还是被称为“任当家”。那个时候,我们都穿着单衣,因为那年的春天很热。在举行开学典礼时,他依然以湖北省道教协会会长和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的身份入场,并且向我招呼,称呼我“任当家”,这是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小小细节。
第三次见面,在武汉长春观,那是一个夏天。当时,我正在整理屋旁菜地,他蹲在菜地边,与我聊起了天。他提到要请我去武当山讲学,这是我第一次听说这样的事情,对此感到非常荣幸。
之后,我们还有一些共同的话题,比如《 道教手印研究》这本书,它是我第一部著作,也是由王光德道長题字并支持出版发行。这本书最终得到了香港青松观书资助,在2002年冬季正式出版。这一切都是因为王光德的大力支持与关心,使我的作品能够走向世界,而现在,他已羽化登仙,但他的影响仍旧存在于我的生命里。
每逢佳节倍思君,每逢寒冷夜更梦君。虽然时间流转,如今已是多年过去,但每一次想起王光德,不禁泪水涟涟。我将唐代诗人韦应物《闻雁》的悠改为忧,以表达我的情感:
故园眇何处,
归思方忧哉。
淮南秋雨夜,
高斋闻鸡鸣,
故园远无限,
魂销云端来。
梦回故乡路,
空自伤落晖。
这样的生活,没有你,便如同没有方向。而你的离去,只能让我们的怀念更加浓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