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由来你还记得多少断奶风俗
摘要:客家文化中的断奶记忆,探寻往昔母婴间的深情纠葛。
在过去,当“白罐子”装满了白糖,大哥尝后,小哥也跟着尝一口,这个谜语的答案是母亲为婴儿哺乳的场景。而现在,由于有了营养丰富的奶粉和柔软硅胶奶嘴,母乳哺育通常在三五个月后便被中断。因此,我们不再见到旧时婴儿断奶时那声嘶力竭的啼哭,让人心疼的情景。
“十月怀胎,八月乳浆”,这句俗语道出了作为母亲所承受的一切艰辛。旧时,即使家庭子女众多,每位婴儿也至少要喝足母乳八个月才可断奶。
当断奶时间来临,母婴必须隔离五至六天。这段时间内,做母亲的要么返回娘家或亲戚家,要么躲在家中避免与婴儿见面。突然被剥夺母乳后的婴儿,不习惯新食物,便会大哭不止。在这种时候,全家的成员既要想出办法安慰他,又不得不用几乎强迫的手法让其吃下米羹(米糊)。躲藏起来的母亲同样不能轻易现身,她听到孩子的大哭声却又难以忍耐,但为了初步成效,她必须坚持自己的决定。
如果做母亲的是无法抵抗孩子们哀求并让他们吃回去每次都如此,那么这种习惯可能持续到孩子长大七八岁依然会吮吸母乳。这让我想起我曾经看到的小孩放学回家直接跑向妈妈,用尽全力吮吸她那温暖而熟悉的声音,这画面令旁观者笑得合不拢嘴,一边用食指刮脸,一边对小孩说:“羞死人!羞死人!”
当然,在整个过程中,全家的成员给予哄泣中的宝贝更多的是关爱和安慰。到了晚上,父母睡觉前,将宝贝交给能哄孩子睡觉的人——祖孙俩一起入眠。当夜深人静时,如果宝贝醒来还想要吃妈妈的话,他们就会将自己没有泵出的胸部塞进宝贝的小嘴里,以此来安抚它。在客家文化中,被称作“冇乳”的这样的胸部,是一个特殊而独特的情感表达,而这个行为则演变成了比喻老祖宗留下的财产,每个人都可以分得一份。
对于躲避未遂偶尔被发现的情况,从前的做法是立即隐藏起来,让所有家庭成员指点方向让她快速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一旦四五天过去,无需再依赖于喂养,只需普通米糕就行,那些年幼的心灵已经逐渐适应了新的饮食习惯,这时候做母亲的人终于可以公开露面,与久别重逢之际,再次拥抱那个渴望她的孩子。但若情况仍旧发生,那些巧妙地使用辣姜汁涂抹在乳头上的技巧将帮助那些仍然对 breastfeeding 有着无限憧憬的小生命意识到这是结束,而不是开始,从此正式过渡至纯粹以米糕为主体进行喂养,最终实现成功地完成了这一转变。此刻,当我们回望往昔,对这些简单而复杂的情感纠葛充满敬意和感激之情,因为它们塑造了我们今天成为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