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民居探秘丨燕翼围的社会故事
在江西省龙南市杨村镇,有一处名为燕翼围的古建筑,它始建于清顺治七年,经过两代人的努力,至清康熙十六年完工。这个围屋是现存最高、墙体最厚的客家围屋,也是赣南围屋防御体系中最为坚固的一座。
燕翼围坐落于一个曾经充满盗贼和械斗的地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赖福之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决定建造一座能够抵御外界威胁的大型围屋。经过27年的建设,这座巨大的客家围屋终于竣工。
关于燕翼围的命名,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来源于《诗经直解》中的“贻厥孙谋,以燕翼子”,意指为子孙筹谋,如同燕子护卫小鸭一样;另一种说法则认为,从上空看似有四个炮楼构成,就像一只展开翅膀的燕子;第三种说法则提到清朝道光年间,一位官员题写了“燕翼”二字,用以比喻夫妻恩爱。
除了历史与文化上的价值,燕翼圍还承载着主仆情深的情感故事。当时赖福之带着金银珠宝逃难,却被朋友背叛,最终返回后将财宝埋入池塘而逃。在此之后,他发誓要建造一个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高大围屋,并且没有忘记救命仆人的善举,每年祭祀时先祭祀仆人,再祭祖先。
此外,在清乾隆年间,一位叫徐老四的人因来往于杨村而对其生活方式产生了影响,他也梦想有一天能拥有这样的生财之地。多少年后,他真的成了大财主,并且与当初他仰慕的小镇结下了婚姻纽带,为自己的新堆房找到了合适的伴侣,他们喜结连理,将两个家族团聚在一起。这段美好的结合不仅体现了徐老四对家的忠诚,也象征着家庭之间相互扶持、彼此珍视的情谊。(李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