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翼围古建筑探秘揭秘中国十大古建筑的社会故事
我站在燕翼围的前面,凝视着这座始建于清顺治七年的古建筑。它是杨村富户赖福之及其长子赖从林倾两代之力建成的,是现存最高、墙体最厚的客家围屋,也是赣南围屋防御体系最为坚固的围屋。这座宏伟的建筑物共有4层,每层有34个房间,共136间房,层层环通,对角四边有炮楼,每层都有枪眼,四周高墙都是封闭建筑,只留一楼大门进出。
2001年,燕翼围成功入选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这里,我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声音,它讲述了一个关于勇气、智慧和忠诚的小故事。
在明末清初,这个地方充满了盗贼和械斗,而杨村更是一个危险的地方。赖福之因为战事外出避难,但当他返回时,只见他的家已被烧得不剩什么。他决定按照“高筑墙,广积粮”的古训来建设一座坚固的围屋。这座围屋耗资巨大,一直持续27年历经三代才终于完工。
关于燕翼围这个名字,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因为它对角各有一个炮楼,从上空望去,就像一只燕子一样。另一种说法则与诗经中的“贻厥孙谋,以燕翼子”有关,即如同父母为子孙筹谋保卫安全。还有传言称清朝道光年间的一位官员曾题写了这个名字——“燕翼”,寓意夫妻恩爱和美满生活。
而我,更感兴趣的是这里主仆间的情谊。当时,赖福之带着仆人逃往黄塘高围避难,但那里的朋友却想要抢夺他们所有财宝。幸运地,他们能够逃脱,并且在池塘里埋藏了金银珠宝。这次遭遇让赖福之意识到只有靠自己才能保护自己,因此他决定建造一座更大的、更安全的居所。而为了报答那位忠实仆人的救命之恩,他甚至在祭祀时先祭拜仆人后再祭祖先,这种敬畏与忠诚至今仍然令人敬佩。
此外,还有一段美丽的人物关系。当徐老四听闻远嫁杨村女儿家的好处,便立志也要发大财做大屋。经过十多年的积累,他成为关西的大财主,并以此作为娶 brides daughter 的条件。他将18岁女儿嫁给县城的六代孙赖锡元,并以自己的名义攀篱笆亲迎新娘,这份情谊与尊重深受人们赞赏。而最终,他用毕生的精力苦建了一座比原来的还要宏大的新圍,与原有的扬威囲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历史中留下了一段传奇故事。(李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