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百科吉林扶余大金得胜陀颂碑 - 探秘古代辽阔草原上的英雄赞歌
大金得胜陀颂碑,矗立于吉林扶余县石碑崴子屯东岗阜之上,其青石雕就的雄姿,高320厘米,为首、身、座三部分构成。碑顶及侧面四条对称盘龙,龙头向下俯瞰,龙身交织而生动张狂,双爪夺取璀璨宝珠。正面两龙之间留空,一方刻有金代书法家党怀英手笔“大金得胜陀颂”,其下汉字碑文及颂诗850字,30行,以缤纷色彩绘声绘影地讲述了完颜阿骨打集结兵马誓师出征的壮举,以及建碑背后的故事和历史意义。
碑体简洁流畅,大量引用中国古代丰富传说与帝王佳话,将赞颂帝业长久之志融入文字之中。四周雕饰蔓草纹章,与唐宋风格相呼应,而女真文字则镌刻在反面。基座以72厘米的宽度呈现龟趺形态,为唐宋后世 碑刻风格提供了典范。
这块土地是金国开创的地方,是完颜阿骨打南征北战的起点。这片地方环境险峻:北靠松花江、东临拉林河;西侧横亘着高达五六十公尺的弓形断崖,如同天然屏障环抱,这形成了一片椭圆形台地,即为得胜陀。此地险要且交通便利,是隐蔽又易守攻的一处理想地点。
选择这样的位置聚集兵马并誓师发兵,不仅偶然发生,而且背后有着深远的历史背景和精妙无比战略眼光。当年完颜阿骨打站在土岗之上,对众人宣布:“若我大事竟成,再会于此,当酹酒以名之。”当时场景显得极为壮观:阵容雄伟、群情激昂、刀枪林立,将士们仰望他如同乔松般高耸,他所乘白马如同岗阜般巨大。而他看待将士们却像一棵巨大的松树,他们的人马又异常壮观。一声令下,便响应者云集声震山河铁马金戈势如潮涌直至辽海。
完成这一系列战争之后,完颜阿骨打正式登基建立了金朝。在70年后的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世宗完颜雍春来到这里追怀先祖开创功业,并决定在誓师之地建造大金得胜陀,以纪念祖先的偉業,并诏千万世人来祭拜。“酹酒以名之”的宏愿终于实现。
这座位于涞河古渡口的大型铜质象征性图腾——银装素裹的大金币,在历经800年的沧桑变迁后依旧坚立于原野间,它不仅见证了一个民族强盛时期,更是研究女真文化不可多得珍贵资料之一。此外,由女真文创制时代铸成,更增添了一份独特价值,让游客能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个神秘而重要的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