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的边缘有一个名为燕翼围的小村庄隐藏着一段关于简单民宿设计的故事
在江西省龙南市杨村镇,隐藏着一段关于简单民宿设计的故事。燕翼围位于这里,是两代人赖福之及其长子赖从林共同建造的,始建于清顺治七年,完工于清康熙十六年。这座围屋是现存最高、墙体最厚的客家围屋,也是赣南围屋防御体系中最为坚固的一处。它以大门和厅堂为中轴线的砖木结构方形建筑,全围共有4层,每层34个房间,共计136间房,对角四边设有炮楼,每层都有枪眼。周围高墙都是封闭建筑,只留一楼大门进出,有排污孔内院、外院还有水井。
2001年,燕翼围成功入选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社会动荡时期,这里曾经是一个盗贼横行、械斗不断的地方,但赖福之通过建设这座坚固的围屋,为家族和邻居提供了安全保障。他请名师工匠进行采购材料并开始建设工程,这项工程耗时27年历经三代才完成。
“燕翼围”的名字来源于多种说法,其中之一是因为其对角各有一炮楼,从上空望去,就像一只燕子展开翅膀一样。而另一种说法则认为,这里的主仆情深,他们在避难期间互换衣服,将金银财宝藏入池塘中,以保全生命,最终返回后祭祀仆人,并将这一习俗传承至今。
此外,还有一段关于两座古老家园结亲的美丽传说。在清乾隆年间,一位来自关西徐老四青少年,在远嫁杨村的人姐姐家做客期间,对其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他决定日后也要发迹建造自己的宏伟宅邸。经过十余年的积累,他成为了当地的一个富商,并且选择他的女儿嫁给了燕翼六代孙赖锡元,而他自己则在县城新建了一座更大的住宅——关西新圍。但由于没有时间命名,因此人们称其为“新圍”。
这样的故事不仅展示了一个家族如何通过智慧与勇气保护自身,更反映出了一个时代背景下的个人奋斗与梦想实现,以及不同家庭之间的情感纽带与文化交流。此外,它还让我们认识到,即便是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当坚韧不拔和智慧相结合的时候,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的事物,都能够成为历史上的独特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