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人的中秋节习俗揭秘吃月饼的文化根源
他在除夕一大早,就会去买一条有叶有根的甘蔗回家,寄寓“有头有尾”的意思。 年三十晚,广东许多地方都有“卖懒”风俗。以往,除夕之夜,他们的小孩一人提一个灯笼,拿一个红鸡蛋和一个慈菇,三五成群地在街头巷尾走来走去,边走边唱:“卖懒,卖懒,卖到年三十晚,人懒我不懒。”其他小孩看见“卖懒”队伍来了,也跟在后,一起唱那童谣,只见处处烛光闪闪,童谣四起,是除夕的老羊城一景。他们小孩卖完懒回家,把红鸡蛋分给家中的长辈,分吃的越多越好,不仅表示自己的懒卖得很多,而且来年就越勤快。 他过年的团年饭可以说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餐。在广州人的团圆饭上,有鸡、鸭、鹅、烧肉,还要有鱼,但惟独没有“炒鱿鱼”这道菜。“炰鱿鱼”是被老板辞退的意思。一年之中大家都很忙,所以特别重视除夕的团圆。在广州煮团年饭时,还喜欢煎一两条土鲮鱼放在米缸上,那是在过了年的才吃,“责年”(广州话“责”是压的意思),寄寓“年年有余”,意味着丰衣足食。 逛花市是他的另一大特色。一开始,这个习惯形成于19世纪初,在市中心藩署前(今北京路财厅前)一带成为花市。当到了20世纪初,大城拆除了,这些花市场逐渐转移到大道上,以后成了习俗。从上世纪60年代始,每逢春节,他们将花市设在教育路、西湖路,以后,又在4个老城区各自设花市,每年的花市总是在除夕前3天举行,当人们流传下来的守岁习俗渐渐变为逛花市时,他们每逢春节,都会前往特定的区域参观这些美丽的地方展开庆祝活动。 广州人流行守岁,在零晨点燃爆竹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这场欢庆活动持续数小时,全城都被硝烟笼罩,其声音震耳欲聋,而遍地都是红纸。这场面景,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对他们来说依然充满意义,因为它代表着向往新生活愿望和对未来美好的期待。(编辑:传统节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