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毡子文化节小年时节自然景色如画传统风俗不断绽放
我亲眼见证了那场首次举办的毡子文化节,那是2012年9月15日在阿拉善举行的。牧民们向来访者展示了他们擀毡技艺的传统,这一工艺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该活动由额旗东风镇额肯查干嘎查牧民照日格图组织承办,标志着毡子文化节将被传承和发扬光大。
我了解到,毡子对于游牧民族来说,是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擀毡这一工艺,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毡子的重要性逐渐减少,它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然而,在一些地区,如额济纳旗土尔扈特人那里,擀毡仍然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使用的是绵羊秋毛。
擀毡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手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需要细心地完成,从弹毛、铺毛、喷水、喷油、撒豆面、卷 毡、捆 毕连至洗 毕并整形,再最后晾晒。这13个步骤每一个都是不可或缺的,每一步都要求用简单工具手工操作完成。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会唱着专门为此创作的地歌,让劳动变得既充满乐趣又富有节奏感。
我深刻体会到了这种独特的手工艺不仅是对自然资源(如绵羊秋毛)的尊重,也是对悠久传统与家族记忆的一种保护。我相信,只要我们继续珍视这些古老技艺,它们就能永远活下去,就像那些经历过岁月考验,却依然坚固如同岩石般存在于我们的世界中的无比宝贵遗产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