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翼围的故事探索中国十大民居类型在社会中的独特魅力
我站在燕翼围的前面,凝视着这座始建于清顺治七年的古建筑,它在江西省龙南市杨村镇静静地守望着一片悠久的历史。燕翼围,是赖福之及其长子赖从林倾两代之力所建成的,这是一次对抗时局、保护家园的巨大努力。
据说,在明末清初,那个社会动荡不安,边陲盗贼四起,杨村更是成为械斗频发的地方。当时,赖福之和弟弟因战事外出避难,却遭遇了无义者的背叛,只得改道九连山寻求庇护。在平息后返回,他发现家园已化为灰烬,闾井萧索,无鸡犬声。这个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高筑墙,广积粮”的重要性,便决心建造一座坚固的围屋。
经过27年的艰苦建设,最终完成了这座以大门和厅堂为中轴线设计的大型客家围屋。这不仅是现存最高、墙体最厚的客家围屋,也是赣南地区防御体系最为坚固的一处。它有4层,每层34间房共计136间房,以对角炮楼相互补充,每层都有枪眼,全周高墙都是封闭式建筑,只留下一楼的大门入口,并设有排污孔。
2001年,这里成功入选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当夜幕降临,我仿佛能听见那古老的声音回响,而那些曾经发生过的人们似乎也在这里重温着往昔。
关于“燕翼围”这一名称,有三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认为名来自《诗经直解》中的“贻厥孙谋,以燕翼子”,意即为了子孙谋划,就像燕子的翅膀一样保护小鹅;第二种则认为其形似鸟儿展翅飞翔;第三种则传说清朝道光年间,当时知府周玉衡题写此名,用以寓意夫妻恩爱,如同燕侣比翼一般。
而对于主仆之间的情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忠诚与牺牲的故事。当仆人被主人换衣后潜逃,而主人却带着金银财宝逃离险境,最终回到池塘旁,将财宝埋藏,然后再次逃去。这段经历使得主人更加明白只有依靠自己才能保障安全,从而决定要建造一座能保全自己和家族成员生命安全的大型围屋。而且,因为仆人的救命之恩,他在祭祀时先祭拜仆人,再祭祖先,这样的记忆一直流传至今。
此外,还有一段美好的家庭联姻故事。在清乾隆年间,一位关西青年常来远嫁杨村女孩家的做客,并深受她家的生财之道所影响。他日后也致力于发迹并建立宏伟住宅,并将女儿许配给了六代孙赖锡元,为的是维持与原籍家庭之间亲密关系。此番婚姻进一步加强了两个家族之间的情感纽带,使他们共同发展壮大,不断向前迈进。(李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