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光围的故事探索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特点
位于江西省龙南市桃江乡清源村的龙光围,是一座外墙全部用花岗岩石建造的客家围屋。这类坚固无比的建筑在传统民居中相对罕见。谭德兴是这座围屋的始祖,他生于清嘉庆十年(1805年),病故于1867年,享年63岁,是国学生,曾获军功六品。
谭德兴跟关西新围的徐老四是朋友。他看到徐老四建造的大型木结构住宅关西新围后,便恳请徐老四提供图纸,并据此在小规模上建设了龙光围。由于当地没有可用的河卵石和适合烧制青砖的地质条件,谭德兴决定请师傅烧制青砖。但最终还是选择了从山上采石锯凿成条石来作为建造材料,这样既省去了运输成本,也保证了建筑物坚固。
1936年2月,为配合赣南特委抗日救亡工作,洒源区委建立了“三南”最早的一个抗日队伍——“抗敌后援会”,开展各种抗日宣传活动。在当年的10月,有一支日寇的小分队进剿,但被龙光围中的后援会队员巧妙使用战术击退。此外,还发生过游击队锄奸事件,其中16岁的通讯员狗崽潜伏在炮楼稻草垛里,以烟头为联络暗号,一举捉拿住在内的人奸细。
总结来说,龙光圍不仅展示了一种独特且坚固无比的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类型,而且它还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历史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背景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