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竹雕刀尖风雅的文化回响在社会纵横
客家人的来历深藏于这片山川之中,他们的技艺与自然和谐共生,流传至今。从唐代起,这里的竹雕艺术已有千年历史,它们以其独特的工艺精湛、品位高雅而闻名遐迩。在章贡区,这一传统技艺得到了极致的发展,竹雕艺人用心良苦地将书法、绘画、诗文等融入到他们作品中,让每一件作品都成为文化瑰宝。
制作过程首先要选好材料,孟宗竹和桂竹是最佳选择。砍伐后的竹子需要经过一个月的储存,再进行特制药物浸泡,以防虫蛀和开裂。待其干燥后,便可进入精细加工阶段。这包括制坯、绘图、粗雕、精雕打磨抛光以及上漆等步骤。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动作都是艺术家对材料的一种尊重与挑战。
客家竹雕在技术上的创新,是对传统技艺的一次大胆探索。它们采用了“乱真雕刻法”,创造出多种独特的手法,如阴线阳刻圆雕透雕深浅浮雕或高浮雑各具特色。而且,每个艺人都有自己的风格,有的是简洁大方,有的是繁复细腻,但无不体现了一种独有的艺术魅力。
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手感,也讲究刀法,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作者的情感和智慧。在章贡区客家竹雕传习所,一些色泽如琥珀般的木材上面,栩栩如生的图案让人惊叹,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古朴素雅或轻灵飘逸,或瑞兽人物花卉造型各异,都显露出一种天然本真的美感。
为了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章贡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将客家竹匠纳入人才库,并在学校开设课程,让孩子们从小接触这门传统技艺,从而将这份文化智慧延续下去。通过这样的努力,这里的客家竹匠能够继续为世间带去那份纯净、高贵与温暖的心灵触觉,而这些都是由那些简单却又复杂的心血凝聚成形的小巧作品中的渗透而来的,那是一种无言但深邃的情感表达,是一种穿越时空的大爱沟通,无论是在何处,只要有人心向往之,就能找到那份属于我们共同记忆中的温馨与宁静。(赖联明李成生记者邹忠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