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平和龙艺奏中秋诗韵
我们中国人对于元宵佳节往往是非常重视的,各地有各地的过法。而在闽南地区,则以舞龙、龙艺的方式去庆祝元宵佳节。勤劳的人们用自己传统的“龙艺”方式庆祝春天的到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硕果丰收。
龙艺是平和县广泛流行的一种民间艺术。龙艺一般由“龙头”、“龙段”、“龙尾”三部分组成。每块木艺板称“节”。每节长约3米,宽约0.3米,木制。每节艺板由两位壮汉肩抬,称“扛艺”。艺板上用竹、木、纸、绢等材料扎成楼、阁、舟、车模样,并点缀花卉草虫鱼和彩灯,此项工艺称“装藝”。每块艺板上站一位5至8岁少女或少男,全部按戏曲人物打扮,称“藝旦”。
以前,要是哪家的小孩被选中了去“装藝”,则是非常荣幸的,还可以得到一定的酬金。而在当今,要想你家的小孩去“装藝”,除了要交一笔钱外,还要走后门才能荣幸地当选。
龍藝节数不一,有24節、中秋節時結扎了一尾龍藝長達七十二節,是闽南历史上最长的一尾龍藝。在當年的中秋節慶典上,那個長達七十二節之長的大龍頭與小龍尾相連,一路蜿蜒穿過狹窄村街,不僅展示了人民對傳統文化熱愛,也展現了他們創新應用的智慧。
平和始有龍藝,当不迟于明末清初。这是一种古老而獨特的手工艺术,它让人们通过精美绝伦的手工制作品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从而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心灵空间。
解放前的Dragon Dance活动多由各村村民凑合并推出一个会首筹办,每户或每二三户负责结一节芸,每个家庭都参与其中,无论是在经济条件还是精神上的投入,都充分体现了社区之间互助共生的精神。
五十年代后,由于国家政策支持以及社会经济发展,Dragon Dance活动逐渐成为集体举办,而不是单纯依靠个人力量,这也使得整个社区更加团结协作,同时也提高了整体活动质量。
近年来,以现代科技手段改进传统Dragon Dance,更增添了一抹现代感,让这项古老艺术得以更新换代,为后世留下宝贵财富。
正月十五晚上,在平和县城街道巡游时,小朋友们穿着华丽服饰站在木质艺术作品旁,他们随着音乐起舞,用自己的身影描绘出喜庆祥和的情景,让这个古老的地方在新的时代里焕发活力。此时此刻,如果你置身其境,你会发现这里不仅仅是一个地方,更像是一个充满希望与梦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