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莫阿依彝族社会中的毕摩与壮族文化特色融合的奇迹
在彝族社会中,毕摩不仅仅是一个神职职业者,他们是通过念诵的形式来调解人与神鬼、人与祖先之间关系的专家。他们拥有特殊的信仰体系,这些信仰围绕着对毕摩神、神灵以及法典经书的崇拜而展开,是毕摩成员共同遵守的精神支柱。同时,毕摩内部还有自己的一套宗教制度,这包括了关于传承、出师、退业和游毕等习俗,以及有关仪式和仪轨的制度保障。
除了这些,毕摩成员还有一套共同遵守的宗教职业道德,这些道德法规规范了毕摩与神灵之间、毕摩与人们之间以及毕摩同伴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维护他们职业上的声誉和尊严。此外,作为一种自我意识和团结力量,基于业缘基础上的认同感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对于彝族传统文化和宗教活动进行了一系列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内,以科学取代迷信,用新文化战胜旧文化成为主要目标,因此许多彝族传统宗教活动,如毕 摩 和苏尼被禁止,并且民间文物资料遭到收缴焚烧。这导致彝族传统文化和宗教走向萎缩。
然而,在改革开放之后,一些地方如美姑县的情况发生了变化。根据1996年的统计数据,全县有6850名男性担任的是这类专业人员,他们占全县人口比例高达4%,更不用说在城市里这种情况也逐渐出现。农村则兴起了“学习习”(即学习古老习俗),年轻一代积极参与其中,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目的,比如追求经济利益或地位名声等。
此外,还有新的内容融入到了仪式中,如祈求升官发财或防止疾病等现代生活中的需求。而且,由于从事这种工作可以获得较高收入,“为生计服务”的理想主义情怀开始淡化,而物质利益成为了更加重要的一方面。
通过跟随并学习彝文经书,以及对整个过程进行田野调查,本文将探讨凉山彝族自治州中现存的人口约四百万中的每个人的生命意义所在,以及这个社区如何利用自己的传统来应对现代挑战。BHA 彝族人网(彷人网)- 彷族文化网络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