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碱水粽乃是客家人的长相特点之美
端午节,一个汇聚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与欢庆饮食的盛大节日。它以丰富多彩的习俗著称,如划龙舟、采草药、挂艾草、食粽子及佩香囊等。在赣南客家地区,端午节的传统之一便是制作碱水粽,这一习俗源远流长,可追溯至春秋时期。当时人们用菰叶包裹黍米形成牛角状,即“角黍”。随着时间的推移,东汉末年的人们将灰水浸泡黍米,以此创造出了独特风味的客家碱水粽。
制作这些特殊粽子的过程既复杂又精细。首先,将黄板柴树烧成灰烬,然后用水溶解并过滤,使其变为透明如琥珀的天然植物灰水。此后,将这份天然灰水加入泡发糯米中搅拌,让其中的碱性质软化糯米纤维。煮熟后的碱水粽色泽金黄,外皮香气扑鼻,一股清新的天然碱香弥漫其中,同时还具备除肥腻健胃润肺等健康功效。
在客家文化中,碱水粽不仅是一种美味佳肴,更是深受喜爱的一道传统菜肴。这道菜以其独特清香和滑爽口感赢得了众多人的青睐,是一种集古色古韵于一体,又融合现代营养理念于一身的美食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