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由来刀尖风雅的社会纹影
客家竹雕:刀尖风雅的社会纹影
在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中,竹子被视为祥瑞之物,其清秀挺拔、刚直坚韧、虚中洁外、四季青翠等特点,使其成为风雅之物。竹雕,即竹刻,是在精选的竹料或制器上雕刻装饰图案,或将其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这种艺术形式自古以来便广受欢迎,在先秦时代就已出现,并流传至今。
赣南地区以山多而著称,其中多生长着优质的孟宗竹和桂竹,这些是客家人制作高品位、高雅且独具一格的客家竹雕所依赖的原材料。在章贡区,这种技艺得到了极大的传承与创新,以致于每一件作品都显露出艺术家的巧思和才华。
选择好的新鲜木材后,它们会经过一个月存放,然后用特制的草药进行浸泡,以防止虫蛀和开裂。这一步骤对于确保最终产品质量至关重要。晾干后的木材可以开始制作过程,包括制坯、绘图、粗雕、精雕打磨和抛光等步骤。关键的是,每个细节都需要精心处理,尤其是在采用“乱真雕刻法”的过程中,该方法结合了汉字书法技艺。
从手感到刀法,从胸有奇思到按形施艺,每一次动作都是对美学的一次考验。而最终呈现出来的是一种既细腻又豪放,既逼真又活泼的情景,让人赞叹不已。
传统的手工制作要求耐心和时间,不仅如此,还需要极高的心智水平。一旦完成,一件作品可能花费半个月至几年的时间来完善。在章贡区客家竹雕传习所,可以看到色泽如琥珀般亮丽的小小树枝上,却栩栩如生的图案,让人感受到一种自然而然的情趣。
为了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章贡区将这些技艺的人才纳入人才库,并定期在学校开设课程,让年轻一代学习这门古老技艺,从小接受客家文化艺术教育。(记者邹忠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