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田古村落岂非中国十大经典民居古建筑中客家人耕读传家的文化缩影
这片土地上,800余年来吴氏族人孜孜不倦地耕耘与书卷之间的对话,而在其中最为显赫的厥后堂,其历史和文化更是彰显了“厥子必肖,厥孙必贤”的美好传承。清光绪十六年,由三亭公兴建,这座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九厅十八井形制建筑,不仅体现了客家建筑艺术之精髓,更融入了浓郁的人文气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厥后堂门前石刻联“笔峰高写云宵月,凤字凭题绮里门”,横批“辉览凤观”,既寓景又寄情,大门与远处笔架山遥相对,与两侧窗墙砖塑中的福寿图案共同营造出一幅生动的人间烟火画卷。宇坪左右两边墙面醒目的忠信字样,则意指言行必须忠诚守信。
整座宅院由青砖风火墙包围,古朴厚重;花厅云墙飞檐翘角饰以琉璃花格漏窗旁题诗作画附抒情对联,其设计精巧样式独特工艺精湛,是明清建筑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之作。三亭公逝世后,由其长子吴正官续建,他不仅秀才,也是一位耕读兼优者,是客家人耕读传家的典范。
得益于良好的家庭教育,厥后堂后的家族成员也展现出了“厥子必肖,厥孙必贤”的风范。这百多年的历史,便是客家人的崇文重教、耕读传家的精神在闽西土地上的延续与发扬。不论是那极具代表性的九厅十八井布局,或是在每一块砖石上流淌着深厚历史感,每一次踏足,都能感受到这份浸润心灵的文化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