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帝君道士念的经文之主
王重阳(1112~1170),中国金代著名道士,全真道创始人。原名中字,字允卿,后改名世雄,字德威。入道后,又改名嚞,字知明,号重阳子。出生于陕西咸阳大魏村的一个庶族地主家庭,他的家族随后迁移到了终南县刘蒋村。这位年轻的学者从小便对读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府学学习,并且以进士身份结束了自己的学术旅程。在1138年,他以武略科中的甲科成绩而被录取,这一成就让他得到了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机会。
然而,在47岁时,王重阳感受到了自己无法在仕途上取得真正的成就,因此他做出了一个巨大的改变——辞去了官职并投身于道教。他隐居山林,对内炼丹、修行自我,最终在1161年的南时村挖掘墓穴,将其命名为“活死人墓”,并开始了他的修行生活。在这里,他沉浸其中,用心修持达两年之久。
经过这段艰苦卓绝的修行之后,在三年里,他终于达到了一定的境界,即使是功成丹圆,也没有停止他的传教活动。他离开家乡前往山东布教,并建立了全真道这一宗派。在那里,他通过诗词歌曲等方式劝诫人们,让他们接受他的教义。而且,由于他善于随机应变以及神奇诡异的手法,使得他的影响力迅速扩散到宁海等地。
王重阳收纳了七个弟子,他们分别是马钰、孙不二、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郝大通和王处一,这七个人后来被尊称为全真教七真人。他与这四个弟子携手返回关中,但最终在开封途中去世,被安葬于家乡刘蒋村故庵,而今陕西省户县祖庵镇那里的灵虚观就是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人物而建造起来。
作为一个集儒释道三家的融合理论的大师,全真道将《道德经》、《孝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视为必修经典,其核心思想认为修行即是在意志上进行的心灵净化,不需要依赖符箓或炼丹这种外部力量,只要保持清静定心,便能达到真正的心灵觉醒。因此,全真宗并不追求那些浮夸无用的仪式,而是强调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和精神上的超越。
此外,全真宗还非常注重对历史人物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如对元朝皇帝赐予的一些封号,以及其他许多重要文献资料,都被收入到《正统道藏》这样一些著作中,其中包括《重阳全真集》,收录了一千余首关于其传记诗词,还有其他几本关于其教学理念的小册子等等,这些都是研究全真的宝贵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