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清明道真人白玉蟾探寻自然中的道家代表人物
白玉蟾,南宋时人,原名葛长庚,以继子身份被称为白氏继子。字如晦、紫清、白叟,号海琼子、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他生于福建闽清或海南琼州,一说祖籍福建闽清。
幼年聪慧,通九经,有诗赋才华,并精通书画。曾在童子科中取得好成绩。在长大后,他因行侠仗义的行为,最终逃至武夷山地区。十二岁便考取童子科,对九经了如指掌,并擅长诗词书画。
他深入研究玄学,与多位道士学习,最终得到了内丹法则的传授。在武夷山得到道成果,被尊称为紫清真人。后来,他成为一名道士,在陈楠门下修炼达九年之久,当陈楠去世后,他继续游历天下,将内丹术和雷法等知识广泛传播。
白玉蟾是南宗第五代传人的代表,也被称为“南五祖”。他创建了内丹派的南宗道教社团。在他的影响下,这个社团正式成立并发展起来。他以师事陈楠和雷法著称,在雷法及符咒应用上强调灵验与否取决于行者的心境高低。
他的内丹学说认为性命双修,是先修性而后修命,以禅理入道,不仅融合佛家与理学思想,还将《易》学纳入阐述其丹法理论。他主张以心作为基础,即心即是道,因此不需要外界物质助力,只需通过心灵上的转变就能达到成仙。
白玉蟾还著有多部作品,如《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以及其他关于诗歌和哲学的著作。此外,他的一些手稿也流传至今,如《四言诗帖》,显示了他在草书方面的卓越技艺。这份手稿包含十一行五十字的诗句,署有“玉蟾”二字,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哲学家留下的宝贵遗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