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清明道真人白玉蟾自然中的道家为人处世之道
白玉蟾(公元1194年-?),本姓葛,名长庚,为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琼州(今海南琼山)或福建闽清,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书画通长。曾举童子科后,因“任侠杀人,亡命至武夷”。紫清明道真人白玉蟾,以其对道家的为人处世之道的深刻理解和实践,被誉为南宗第五代传人,即“南五祖”之一。
他师事陈楠九年,在罗浮山得道称为琼绾紫清真人。后隐居著述,将丹道传播给世间。在内丹学说中,他融摄佛家与理学思想,对宇宙生成论和精、气、神的修为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主张以内炼为基础,与雷法相结合,并强调心之作用在行法中的重要性。
白玉蟾不仅是金丹派南宗正式创立者,还收留多位弟子,如彭耜、陈守默等。他著有《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等作品,其中《四言诗帖》尤闻一时。此外,他还将内丹学说的理论应用于自然界中,以自然景观来形容他的修炼状态,如“天朗气清”、“天云紫盖”。
通过他的生活轨迹和思想成就,我们可以窥见他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于道家的哲学原则的坚持。他的一生充满了探索与实践,为后人的学习提供了宝贵的教材。而他的名字也常被用来比喻一种超凡脱俗的人物形象,这种形象往往伴随着对自然美景和古典哲理的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