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人物 > 曾国藩养生的得与失道教文化中的天然道观如何理解无欲则刚

曾国藩养生的得与失道教文化中的天然道观如何理解无欲则刚

曾国藩的养生之道:得失参半,道教文化中的天然道观探究

曾国藩作为大清名臣,其养生的方法在当时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然而,他仅仅活了62岁,这与他晚年生活无奈、养生不当是分不开的。曾国藩在饮食上主张少食、素食、清淡。他日常生活中主要以素食和蔬菜为主,甚至在繁忙的军务之余,也“常食老米粥以疗脾亏”。他告诫子弟“夜饭不荤,专食素”,认为这既能养生,又能崇尚俭朴。他深知“脾胃为人后天之本”,因此少吃肉类,可以避免损伤脾胃,从而促进健康长寿。

除了注重饮食,他还特别强调早起。他的祖辈数代都提倡早起,而他更是坚信早起是养生的第一秘诀。他每天坚持早晨出门走一千步,以此来振奋精神和调理气息。在公务繁重的情况下,这种习惯对他来说尤其有益,同时也影响了他的幕僚和将领。

曾国藩还非常注重体育锻炼,他认为强健筋骨是一种常态之法。他每天饭后都要走一千步,并且鼓励家人亲自动手种菜、养猪等活动,以减少对奴仆的依赖。此外,他还设立了一套日常六功课要求,每个人每天必须完成六项任务,如饭后散步到五里外,洗脚前睡觉,以及保持心境平静等。

书法和围棋也是曾国藩推荐的一些活动方式。他通过书法练就忍耐力并培养身心,而围棋则帮助他在紧张工作间放松情绪,并在危机时刻保持镇定。尽管这些活动看似简单,但效果却显著,而且适合长期进行。

然而,即便如此,曾国藩晚年的生活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一方面,由于过度劳累,他不得不承受多次疾病,其中包括肺病和牛皮癣,一直伴随至终末。在战争中耗尽体力,加上内心的忧虑,使得他的晚年充满了担忧与痛苦。

另一方面,由于过度伤神,他的心情始终不安,对国家未来的迷茫感让人难以释怀。而这种持续的心灵压力,不可忽视地加剧了身体上的疾病。这一切最终导致了他的死亡,与心理压力的积累不可或缺地相关联。

标签:

猜你喜欢

道教人物形象介绍 道教的起源探究...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道教作为一种独特的宗教体系,其起源和创始人的问题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一大课题。传统上,人们普遍认为道教由老子创立,但实际上,这种说法...
道教的创始人是老子吗 慈悲之源探索心...
慈悲,作为一种超越自我、温暖人心的情感状态,是人类情感世界中的一种高尚品质。它不仅是对他人的关怀和同情,更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可以带给人无尽的安宁与希望。那...
道教有名的人 道教的三个创始...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代宗教文化繁荣昌盛,各种宗教和信仰体系相继兴起。其中,以自然、宇宙为本位的道家思想和实践,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祖三清四御五老分别是谁 道教大师的奇幻...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天边飘着一抹淡淡的紫色云朵,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神秘事件。小镇上最有名气的咖啡馆——“仙境”,门口突然涌来了一群人,他们都各怀心思,...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