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人物 > 曾国藩养生之道得失参半道教文化中的天然道观与道德经无为而治的智慧

曾国藩养生之道得失参半道教文化中的天然道观与道德经无为而治的智慧

曾国藩的养生之道,既有可取之处,也存在不足。作为大清名臣,他注重饮食、精神和体育锻炼,但最终只活了62岁,这与他晚年的生活无奈和养生不当是分不开的。

在饮食上,曾国藩主张少食、素食、清淡。他日常生活以素食和蔬菜为主,以至于夜饭都不用荤肉,只吃肉汤炖蔬菜。即使军务繁忙,他也坚持“常食老米粥以疗脾亏”,并告诫子弟“夜饭不荤,专食素”,认为这既养身又崇尚节俭。他深知脾胃是人体后天之本,因此避免肥鱼大肉,以免损伤脾胃。通过少吃、素食和清淡的饮食能够养护脾胃,使得身体健康长寿。

曾国藩非常注重精神涵养,最明显的是他的早起习惯。他坚信早起是养生的第一秘诀,并且提倡:“早起可以振奋精神。”他一生中始终坚持这个习惯,不仅自己如此,还影响了他的幕僚、将领以及后来的许多人。这一习惯对公务繁重的曾国藩来说,无疑是一种调理气息,对其无穷妙用。

同时,曾国藩也非常注重体育锻炼,他认为强健筋骨是养生的常态之一。在日常生活中,他每天会走千步,并告诫家人亲自种菜、养猪等,以减少依赖奴仆。此外,他还定下了一系列规矩,如每天必须做六件事情,其中包括饭后散步,将睡前洗脚等,以保持身体健康。他甚至要求自己的儿子,每日早晚各行五里路,即使年幼体弱,也能转弱为强。

书法与围棋也是他推荐的一些活动方式。书法对于他来说,是一种培養忍耐力心情宁静的方法,而围棋则帮助他在繁忙时刻放松心情,在危机时刻镇定心神。尽管这些活动看似轻松,但效果却十分明显,而且适合长期练习。

然而,尽管曾国藩在许多方面都有一套完善的养生计划,但他的晚年却显示出一些不足。一方面,由于过度劳累,他承受了多次疾病,其中包括肺病和牛皮癣,这些都是战争带给他的代价。而另一方面,由于过度伤神的情绪低落,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担忧,这些心理压力也加剧了他的健康问题,最终导致了中风去世,与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有关联。这说明,即便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心理压力,也可能影响到健康状态。

标签:

猜你喜欢

道教的100个名人 隐龙潜鳞得道高...
得道高人何以隐匿于世?如同隐龙潜鳞,深藏于水中。颜回史记云字子渊,鲁人也,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仲尼史记云姓孔名丘,字仲尼,鲁人,与颜回并生衰周之世,有大...
道教协会会长 叶法善的故事道...
在唐代,有一位名叫叶法善的人,他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据《太平广记》记载,叶法善生于浙江丽水以南,自幼便表现出了非凡的修养和智慧。他祖上多次研究道学...
道家代表语句 数据洞察我与道...
数据探索:与《道德经》的对话 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有一本古籍,它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勾勒出人生哲学的轮廓——《道德经》。作为文明的瑰宝,它不仅被后世尊为圣...
道教主要人物 北京白云观重勒...
【碑文】重录诸碑记,于祠堂前西侧。刘诚印之笔,白云常住之志。为纪念长春祖师开教之功业。祖师在世时,见国家衰微,不惜自我牺牲,以转运鸿钧之法,成就伟绩,为玄...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