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养生的得与失好听的道士道号里面的天然道观能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曾国藩的养生之道,既有其得意之处,也伴随着失落。作为清朝名臣,他对养生的态度颇为严谨,但终究仅活62岁,这与他晚年的困境和养生失当不无关系。
在饮食方面,曾国藩倡导少食、素食、清淡。他日常生活以素食和蔬菜为主,以至于夜饭都不用荤肉,只喝肉汤炖蔬菜。即便军务繁忙,他也坚持“常食老米粥以疗脾亏”,并告诫子弟“夜饭不荤,专食素”,认为这既能养生,又能崇尚俭朴。他深知脾胃是后天之本,不宜过度肥富,因此通过少吃、素食来调理脾胃,使其得以健康长寿。
早起则是曾国藩精神涵养的一大表现。他继承了祖辈的早起习惯,并认为这是养生的第一秘诀。在晨光中振奋精神、调理气息,对于身负重任的他而言,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力量。这一习惯影响了他的幕僚、将领,以及后来的许多人。
体育锻炼对于曾国藩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他每天饭后坚持走千步,还鼓励家人亲自劳动,如种菜、养猪等,以保持身体强健。此外,他还设立了一定的日常规矩,如饭后千步,将睡前洗脚,将怒气化解,及时行事等,这些都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而且,他还特别提倡书法和围棋作为一种心灵锻炼的手段,它们能够帮助他在繁忙中放松心情,同时增强体魄。
然而,在晚年,由于过度劳累和精神上的压力,曾国藩也存在一些不妥的生活习惯。一方面,是过度劳累导致疾病加重;另一方面,是心理上的伤害,让他陷入忧虑与焦虑之中,这些都是导致其健康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可以从曾国藩身上学习到如何平衡工作与休息,更好地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