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鼻祖是谁张至正在天竺山展现道德长存
张至正,道家的鼻祖,以道德长存著称。出生于1900年5月4日,羽化于1980年8月14日。其父母曾求神许愿,如得子后夫妇同往出家修道。在大天竺山“朝阳洞”道观,他学习了深奥的修道原理,并成为吴道长的弟子。在那里,他白天劳动、晚上秉烛苦读,静修勤炼。他不仅对道教理论有深入的理解,还精通医学和内丹养生学。
为了促进天竺山的发展,他与众多修士一起努力,不懈奋斗。三年的时间里,他们先后修复了铁瓦殿和云盖观等重要建筑物。当时的人数增加,原有的空间无法容纳,因此他提议新建一座更大的道场。这块四面环山的平台经过他的日夜努力,最终建立了一座雄伟的大型道观,即今天所说的“双峰观”。
张至正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宗教领袖,也是一位慈善家。他带领大家在半坡开辟荒地解决食粮问题,同时也精通医术,为百姓治病救人。他告诫门下:“要想学仙,先学做人”,认为“清修”和“奉戒”是最重要的事项。在他看来,为人的根本就是遵循黄老之 道,不为世俗染污。
1937年军队转移时,他协助保护力量,对抗侵略者。在接待并保护八路军期间,他展现出了爱国精神,并因此遭受了屈辱。但他始终保持谦逊克己,从未有怨言直到生命结束前。
1956年代表商洛地区参加中国道教协会筹备委员会会议,并被选为山阳县人民代表。但1960年代因错误定罪,被关押16年,在监狱中更加坚定信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宗教自由政策恢复后,其案件得到平反。
张至正以虔诚信仰、爱国情怀和坚持初衷著称,是每个门徒都应该学习的一代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