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人物 > 道元卷之二百四十五无为方能无不为的人物篇

道元卷之二百四十五无为方能无不为的人物篇

道元卷之二百四十五:修身济物在于存思,存思须精细,不然便如滔滔无边的漫流,无从感应。感应需要精炼,有了见解,就能领悟事物的奥妙,与众不同。神气坚固明朗,行善不疲倦,便能施展救世解难,一切所观察,都要看其本质色彩。色彩先行,为山林、城宫、台殿、尊卑君臣、神仙次第,乃至得道圣众自然玉姿,英伟奇特,与我为伍,光芒如日,有炎热似烟围绕我体。这就是修身济物的要旨,但必须不染不着,这样才能达到玄妙境界。在斋坛上存思,这些都已经列举在后面。

《真诰》中说,上清真人教导延寿诀言:“凡人入靖烧香时,都应当对席心拜,然后叩齿,对阴祝随意陈述。”这样一来就能专注精力,以此获得感应。如果心平气和,使陈启通达上闻,也是如此。当烧香时,不可以回头,只有转头视向内心,便失去了真诚与外界的正当相处。此外,还有清虚真人的话,每当进入靖场,就应当以水漱口,用以洗净炁气,然后出靖漱口,以关闭三宫。所以,在出靖时也不可以回头,这样就会致使诚信受损。

修斋设醮也需要另立靖治,即真正念道的心念正虑,现在世间称之为“思真堂”。它的法则是整洁冠冑、高举功德先纳灵训,如前所述。在斋官入靖烧香之前,要先跪拜,然后才起身侧立坐在左侧。这叫做“存建斋三师”,即经籍度量三师。这时候,你应该心怀敬畏默想意图,再次谨慎地将三师放在眼前,而你则跟随其后,一同到达斋坛进行活动。

所谓“存”,就是念到一半停止,却不能执着于杂乱思想。在返回静坐位置之后,又要谢过三师,然后方可离开位子出去。而现在的人们往往在入静的时候谈笑风生,更不知道入静的意义,从而误了原来的宗旨。

每当接受老师的话语,无论大小斋醮,都必须设置靖治,并且在其中安置三师牌座,以及香案等制式安排。此外,还需悬挂老师像,让兆士坐下书写符命等待答复,同时禁止外人进入交谈。不仅如此,每个动作都要求严格遵守,没有任何松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诚实和纯真的境界。

《登真隐诀》中提到了朝修之时,要先点燃烈火,将香一举便达,不宜慢慢悠悠。而且左手拈香,因为左手代表的是净手,所以所有的事务都应该用右手操作,而不是左手。一旦开始拈香,就要敷好坛子,将简端立好,如同面对君父一般;然后拿起那片香叶,对准印堂内心深处保留着上真的存在;最后祝愿:“这片小小的香朵,我将供养给玉清圣境中的元始天尊。”

接着再进去取一次灯笼和纸钱,把这些东西放进炉子里,当一切准备就绪后,再次点燃灯笼并许愿。“愿我的祷告能够如期实现,让我的福祉早日降临。”这就是整个过程的一部分,那些被送出的东西都会化为云雾升天,最终回到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从而帮助那些孤魂野鬼脱离苦海找到解脱。这是一种非常高超的情形,它能够让我们理解到何为真正的人生哲学,它能够引导我们走向更高层次的地平线。

标签:

猜你喜欢

南华真人在道教的地位 在这片遥远的土...
我行其野,这个词汇似乎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意义。它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是对自我的肯定,也是对世界的无奈。在这里,我们将探讨“我行其野”...
介绍一下道家学派 道家名人列表探...
道家名人列表:探索古代智者与修炼者的足迹 道家的起源与发展 道家是一种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哲学思想,它以老子为代表,强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从道德经到庄...
道教有名的人 道家呼吸吐纳法...
什么是道家呼吸吐纳法? 道家呼吸吐纳法,又称为“六合六爻”,是一种古老的养生技术,源自中国道教。它通过调整呼吸节奏、控制身体的精气血液流动,达到调和五脏六...
属于道家学派的人物 曾国藩养生之道...
曾国藩的养生之道与失:探索他的饮食、起居和锻炼习惯,以及这些习惯如何影响了他的人生。曾国藩坚持素食主义,认为少吃肉类有助于养脾胃。他每天早起,坚信这是养生...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