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人物 > 高师王嗣琳道长在一本古旧的道家禅语集上王嗣琳道长深邃的目光仿佛穿透了时间与读者共享着人生哲理

高师王嗣琳道长在一本古旧的道家禅语集上王嗣琳道长深邃的目光仿佛穿透了时间与读者共享着人生哲理

王嗣琳,一个普通的陕西人,从小便对道家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14年,他出生在一个商人的家庭,童年时就开始接触各种书籍。但是,当他十二岁的时候,他放弃了学业跟随父亲经商。在这个过程中,他始终心怀一份淡泊无求的情感,并且将道教视为自己的精神追求。

1922年,王嗣琳决定正式出家,在龙门洞道院遇到了他的师傅冯高德。师父赐给他法名“嗣琳”,并教授他全真高功秘法和斋醮科仪。王嗣琳不仅学习了这些理论知识,还勤于实践,每天磨两斗粮食,同时还参与其他修行活动。他不仅精通《易经》,还能用奇门遁甲来解答人们的问题。

1942年,王嗣琳回到龙门洞继续深造,并从傅高善那里学习《皇经》的诵持之法。此外,他还请教了多位老修行者和中医专家,以提高自己的中医水平。他尤其擅长儿科医疗和针灸,对周围的人有着很大的帮助。

1950年代后期,王嗡林在楼观台住下,用一种非常简朴的生活方式来修炼内丹。他不仅研究丹经、子书,还常常与同伴分享《群仙要语》、《龙门心法》等文献。此外,他还教授同伴们如何诵读《皇经》以及传授一些秘密技巧,这些都使得他的弟子们充满尊敬。

1978年宗教政策得到改善之后,王嗡林回到龙门洞任知客,与其他僧侣一起维护寺庙的清洁和神像的尊严。他认真地进行香火管理,为积累功德而努力工作。

1981年的春天至秋天期间,王嗡林接受多个邀请去主持不同地方的开光仪式。在这个过程中,他展示了自己丰富的地位知识,并且捐出了许多珍贵的手稿以帮助恢复当时缺乏教材的情况。这对于陕西省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道教文化恢复、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1983到1985年的几年里,尽管身体状况逐渐恶化,但王熙临依然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无论是主持水陆超度斋醮还是举办经忏,都展现出了他坚定的信仰与决心。当他最终选择回归自然时,一如既往地被人们赞颂,因为他的行为总是在提醒人们关注慈爱与仁爱。

标签:

猜你喜欢

道教真实的人物 孔孟之道释迦牟...
仁爱与礼仪 在儒家思想中,仁爱是最核心的价值观。孔子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意味着我们要以自己的感受来衡量对他人的行为是否合理。如果我们不希望别人做...
道教创始人有几个 腊月二十五的秘...
玉皇大帝降临的天然道观:腊月二十五的秘密故事 在遥远古老的传说中,玉皇大帝被尊为宇宙万物之主,他的存在与人间紧密相连。腊月二十五,是一天非凡,因为这一天,...
其中哪一位人物与道教有关 腊月二十五的秘...
玉皇大帝信仰的起源与腊月二十五的接圣驾大典 在古代,人们对于天地崇祀有着深厚的情感,这种情感便是玉皇信仰的根基。玉皇不仅仅是一个神明,他更是一位宇宙万物生...
道教神仙 翠微真人的泥丸...
陈楠,字南木,号翠虚,以箍桶为业的南宋高道,其人生轨迹充满了传奇色彩。自称“道光禅师薛紫贤”赐予其“归根复命篇”,后得毗陵禅师薛道光传授太乙刀圭金丹法诀,...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