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人物 > 高师王嗣琳道长探寻道教源起与创始人之谜

高师王嗣琳道长探寻道教源起与创始人之谜

他,俗名王碎五,号得一子,是陕西省陇县人。1914年3月15日出生,他在幼年时就开始学习书籍,但在十二岁时便辍学跟随父亲经商。尽管如此,他心中始终有着淡泊的理想和对道德的向往。在22岁那年,他决定弃俗出家,在龙门洞道院遇到了自己的师父冯高德,并被赐予了法名嗣琳。

1938年秋天,王嗣琳定居在西安八仙宫,这里不仅是他的生活地点,也是他深入学习赵理忠高功主教冬季讲学的地方。在完成每天两斗磨粮任务后,他与同伴们一起研读经典、讨论哲学原理,还常常用“奇门遁甲”来解答人们的疑惑。

1942年,王嗣琳回到龙门洞继续他的修行。他接受了高功闫理孝教授全真高功秘法以及斋醮科仪,并且从傅高善处习得《皇经》的诵持方法。此外,他还请教了老修行者和中医专家,对中医进行深入研究,为周围的人排忧解难尤以儿科和针灸技术受到好评。

1950年代初期,王嗣琳住在楼观台,一心致力于个人修炼,以简朴的生活方式保持清净。他不仅精通丹经、子书等古籍,还熟悉《群仙要语》及《龙门心法》,并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其他道友。与此同时,他还结识了一位阴阳先生曹公,与之交换知识互相启发。

1978年的宗教政策开放后,王嗣琳回到龙门洞道院担任知客,与道众共同维护寺庙事务。他认真地参与到殿堂整治和神像重塑工作中,以确保香火不断;同时也努力培养元气,以积累正能量。1981年春季期间,他分别为楼观台监院杨嗣真道长和华山住持李信志道长主持了神像开光仪式,此举为当地的文化活动增添了一抹色彩。

1983年的秋天,由于甘肃省玉泉观住持闫兴隆道长对其珍贵文物进行了影印成册,使得当时缺乏资料的情况得到改善,为西北地区乃至整个中国恢复、传承和发展本土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在这一时间段内他还多次受邀参加各类宗教活动,不断推动地方文化交流与发展。

1985年的春节前夕,王嗣琳开始筹划修复位于龍門洞下院药王洞的一座古老寺庙。这项工程耗费巨资但他毫不犹豫地投身其中,最终成功完成并归隐千阳县青崖洞继续他的修行生活。在那里,他施舍茶水、提供医疗服务,与周边村民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被誉为一位慈祥而智慧的导师。而就在同一年四月份,即便身处隐退之境,当局仍然邀请他参与筹备陕西省范围内的一系列宗教活动,这表明他的影响力远未减弱,同时也反映出当代社会对于历史人物价值评价的一种转变:即使是在封建社会末期,一位真正追求精神世界完美化的人士,其形象依旧能够激励现代人重新审视自我与世界之间的关系。

标签:

猜你喜欢

道家思想代表人物有 科技发展对大道...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技术进步带来的便利无处不在,从智能手机到人工智能,再到量子计算,每一次创新似乎都在推动...
道教真实的人物 老公太大了很疼...
老公太大了很疼怎么办想分手,我是如何决定再给他一次机会的 在我和老公的婚姻生活中,有那么一段时间,他变得有些不可理喻。他的行为越来越不合理,常常因为一些小...
道家学说人的本质是什么 男人为什么会用...
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男女之间的情感表达往往充满了复杂性和深意。有时,一句简单的话语可能就能揭示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无欲则刚"这个成语在汉...
道家的代表人是谁 无为与有为的差...
在古代哲学中,无为和有为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和行动策略,它们分别代表了两个极端的世界观。无为往往与顺应自然、不强求、处变不惊等思想相联系,而有为则通常...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