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王嗣琳道长的神仙之物品系统
他,俗名他碎五,号得一子,是陕西省陇县人。1914年3月15日出生,他在幼年时就开始学习书籍,但在十二岁时便辍学跟随父亲经商。他虽然有着淡泊的生活态度,却始终以道教为心事。在22岁那年,他决定放弃世俗生活,出家修道。他进入了龙门洞道院,在那里遇到了他的师傅冯高德,被赐予法名嗣琳。
1938年秋天,王嗣琳来到西安八仙宫,在那里参加了赵理忠高功主教的冬季学习,同时也负责八仙宫中的磨头工作。在完成每天两斗磨粮任务之余,他与同伴们一起学习各种宗教知识和术数,如《易经》等,并且常常用“奇门遁甲”来帮助人们解答疑惑。
1942年,王嗣琳回到了龙门洞,与高功闫理孝一起学习全真高功秘法和斋醮科仪。此外,他还请教了中医名师,对中医学有深入研究,为当地居民排忧解难,以儿科及针灸尤其著称。
1950年后,王嗣琳住在楼观台,不欲多求,只专注于内心的清净。他不仅精通丹经、子书,还将《群仙要语》、《龙门心法》等重要文献记于心,并为弟子们传授这些知识。由于他的贡献,“神仙”的称呼自然而然地附加到他的名字上。
1978年宗教政策得到恢复后,王嗣琳回到龙门洞担任知客,与弟子们共同维护和发展道观。1981年的开光典礼让他再次展现出了自己的才华和责任感。之后,他参与了一系列重要的宗教活动,为陕西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道教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85年的春天,王嗣琳又一次回到药王洞进行修复工作,这是对过去自己努力的一次回顾。在青崖洞里,他继续修行并施舍善举,最终被乡亲们尊敬为一个真正的神仙。而就在这段时间里,一些人提议成立陕西省道教协会,而他则积极参与其中,为未来中国道教学术发展提供支持。
1986年的春天,他主持了三月古庙会法事,而且还与田监院共同举办了全真冠巾仪式。这一年夏末,由于健康原因,他不得不离开众人前往楼观台养病,最终在农历九月十一日七点羽化登真,当上了72岁的人生旅程,也就是说他去世了。但即使离去,也没有减少人们对他的敬仰,因为他的生命成为了其他人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