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对女人说无欲则刚揭秘不爱说话的道长们背后的故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能听到关于修道者的闲言碎语。这些说法通常基于对修道者生活的误解。许多人来到道观后,发现很多道长不太热情,不爱说话,即便被问教,也只是简单几句带过。是否这些高深的修行者都清高地不食人间烟火了?答案是“非也”。为了正视听,笔者根据自身学修经验,简单粗浅叙述如下:
一、道长并不善言谈?错了,道长并非冷漠,他的心肠你可能会有机会遇到。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从不笑的“冷面人”,这种“冷面人”每天总是一副冷冰冰表情,只有偶尔挤出应付笑纹算得上赏脸。这与道长不爱说话有一定程度相似。“冷面人”不是不会笑,是生性淡漠,只在牵扯自己利益时才露出笑容。而同样,如果善信福主不断问及师承问题或对某些话题表示疑惑,不要说高真先师就未必回答,就是一般修行者都不愿多言,因为有些话是为有智慧的人准备,有些话是为一般善信福主而设,而对于那些难以言说的事物,他们选择保持沉默,这本身就是一种回复或者态度。
对于无法言说的秘密,要保持沉默,因此久之就形成了“清高”的说法。但这不过是一种贬低修行者的泄愤之词,其理由不足因此也不多解释。如果过多解释,就会失去无为的宗旨,变成有为状态,这在修行中是个大忌。
二、遵守口戒律条。你也许不知道,说多的话很容易犯戒。
戒律是什么,它们规范着修行人的行为和举止,并得到绝大多数同行人的承认和遵循。在 道教,从立教开始,就非常重视戒口。此即慎言。《老君说五戒》、《老君戒经》、《初真戒》等经典都对说话进行了规范和训诫,比如《初真戒》中的迷惑之心不能省觉自蔽光明,以致于六根妄动甘受驱驰劳苦。
三、怕言多失责。
每个人都不是万事通,也不能掌握方方面面的知识,因此,对于自己所不掌握的事项,道长一般不会涉及;对于可能损害 道教祖师爷的话题,或社会人生议题,也是不参与讨论的。因为交流时若说得激动,都难免有激昂之言,有失口之言,如听闻者智慧,则能分辨好坏;若痴迷,则按照误传办事,将遭受损报,那么无形中造下了“口业”,需承担责任。
所以,为保全自身安全,同时符合太上《道德经》的精神,“守中”更胜一筹,所以明哲保身的道长自然不会多说话,更不会妄加评论任何话题或人物。
知晓以上三个理由,我们便理解为什么这些尊贵的人士如此少开口改变看法吧!最后祝福天下的善信福主皆能得闻正导,与世无争,平安幸福与众不同。慈悲,无量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