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嗣琳道长的宝剑
我,王嗣琳道长,俗名王碎五,号得一子,以陕西省陇县为我的根生地。1914年3月15日,我踏上了这条人生的旅程。在童年的岁月里,我读过书,但十二岁时,我放弃了学业跟随父亲经商。然而,那份淡泊的生活和对道家的执着,让我在22岁时抛弃了尘世的纷扰,步入了龙门洞道院,与高德道长礼相,并被赐予法名嗣琳。
1938年秋天,我常住于西安八仙宫,在赵理忠高功主教的指导下深造冬学,同时也负责八仙宫“磨头”的任务。在完成每天两斗磨粮的工作之余,我与同门师兄弟们一起学习经典、阴阳术数以及《易经》,常用“奇门遁甲”来解答人们疑惑。
1942年,我回到龙门洞,与高功闫理孝学习全真高功秘法和斋醮科仪。此外,还请教中医名师傅,从而掌握了一定的中医知识,对于善信中的病患提供帮助,尤其是在儿科和针灸方面有所造诣,因此周边乡里的人都尊敬并传颂着我的名字。
1950年之后,我住在楼观台,不求荣利,只想修身养性。我专心研习丹经、子书、《群仙要语》及《龙门心法》,并将这些知识传授给我的弟子们。而且,在此期间,我还结识了曹家湾村里的阴阳先生曹公,我们成了好友互相勉励。
1978年宗教政策开放后,我回到了龙门洞道院担任知客,与同僚们一起整治殿堂、重塑神像。1981年2月,为楼观台监院杨嗣真道长开光;3月,为华山玉泉院住持李信志道长开光;秋季,还应邀在玉泉院主持陕西道教经忏,将珍藏的全真高功秘籍及《皇经》等文物献出,这些行动对于恢复和发展当地的道教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1983年10月,再次主持楼观台水陆超度斋醮胜会,并举办经忏;1984年7月,又主持华山法事道场;秋季,则建议并敦促龙门洞监院田嗣舜举办经忏。这一系列活动不仅缓解了当时缺少 经师的问题,也促进了整个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发展。
1985春夏之交,虽然身体疲惫,但我依然不辞辛苦地修复了药王洞 道院。他不仅自己承担所有劳动,还四处募集资金以支持修缮工作。当修复初见成果后,他选择隐居千阳县青崖洞继续自己的修行,并施舍茶水药草给需要帮助的人广结善缘,被乡亲们称赞无比。
1986春季,他再次回到龙门洞参与三月古庙会法事,并协助田嗣舜监院举办全真冠巾仪式。而在仲夏之际,他因为健康问题让他的徒弟任法玖、陈法永照顾他,最终于农历九月十一日七点羽化登真,当即享壽72岁归葬于楼观知事坟。在他的一生中,无论是面对人还是处理事情,都以虚无为心,以精诚待人,即使面对最大的困难,也从未退缩过。他爱国爱教,对待每一个人都充满慈爱和同情,不分彼此,只要有人求助,就一定尽力去帮助他们。改革开放后,他成功修复殿宇五所,其弟子近百人,而他入室有五位主要弟子,他们分别是任法融、李法科、陈法永、闫法旺和林 法贞,其中一些直接继承并教授他的密传,如任 法玖 和 陈 法永 等人的接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