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大道至简解不爱说话的道长们不是不食人间烟火别误会_天然道观探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能听到关于修道者的闲言碎语。这些说法通常基于对修道者生活的误解。许多人来到道观后,发现很多道长不太热情,不爱说话,即便被问教也只是简单几句带过。难道,这些道长们都清高地不食人间烟火了吗?答案是“非也”。为了正视听,我根据自己的学修经验简单叙述如下:
一、道长并不善于言谈?错了,道长并不“冷”,他的热心肠你可能还有机缘遇到。
生活中我们见到一些从未笑过的“冷面人”,这种“冷面人”每天脸上总是一副冷冰冰的表情,偶尔挤出一点应付笑纹算是赏脸了。这与不爱说话有同样的原因。“冷面人”不是不会笑,是生性淡漠,只在牵扯利益时才露出笑容。同样,如果善信福主不断提问,“你说没有师承就不能做法事,那么发明道教的人的是谁传授的?”或其他问题,不要说高真先师不回答,就是一般修行者都懒于回复,因为有些话是给有智慧的人听,有些话是给一般善信福主说的,有时候不去理会一些“中二”和“杠精”的话题,那本身就是一种回复或者态度。
对于无法言说的事物,必须保持沉默,因此久之就有了“清高”一说。此说法不过是一种贬低修行者的泄愤之词,没有理由,所以也不多解释。如果过多解释,就会失去无为宗旨,变成有为状态,这在修行中属于大忌。
二、遵守口戒律条。你可能不知道,多说话很可能犯戒。
戒律是什么?它规定着修行人的行为举止,并得到绝大多数同行人的承认而遵照的一项要求。从立教开始,重视戒口非常重要。
《老君说五戒》中有一句话:“不妄语者,乃至无有漏泄。”《老君戒经》则指出:“若不闻见,而向人讲述,则皆为妄语。”
三、怕言多失责。
每个人不是万事通,也不能掌握方方面面的知识,因此,对于自己不知晓的事物,在交流时是不涉及的。而且,对于损害或歪曲祖师的话题,或社会伦理等议题,也避免讨论。在激动处容易失口,如果对方聪明能分辨;如果对方糊涂,便按照误传办事,最终遭受损报,这样即使无形之中造下了口业,还要承担责任。
因此,与众不同的是,一般不会轻易开腔作势,也不会妄加评论任何话题和人物。这既保证自身安全,又符合《 道德经》中的精神——少言胜义,不必争斗。我希望大家理解这些原因,以改变对我们看法最后祝愿:愿天下的善信福主得闻正途,双修健康安康,与天合一。(本文作者:李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