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王嗣琳道长道教四大真人指的物品中有哪些珍贵之宝
我,王嗣琳道长,自幼便对道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14年,我出生在陕西省陇县,一直是个书读不多的孩子,但十二岁时,我就辍学跟随父亲经商。虽然生活中我并没有刻意追求,但是我的内心深处始终对道有着无比的向往。
22岁时,我决定弃俗出家,进入龙门洞道院,并礼冯高德为师,他赐予我法名嗣琳。在那里,我学习了大量的经典和秘籍,不仅修习了斋醮科仪,还精通阴阳术数和《易经》。尤其是在使用“奇门遁甲”解答疑惑方面,我也颇具造诣。
1942年,当时我回到了龙门洞,与高功闫理孝学习全真高功秘法,并从傅高善处学到了《皇经》的诵持之法。此外,我还请教老修行及中医名师,对中医医学有了深入的了解,为乡里的人们排忧解难,被誉为善信中的能人。
1950年后,由于政策原因,我暂时离开了道院,但我的心仍旧沉淀在文化与知识之中。我回到故乡,与曹公结为了良朋至友,我们互勉互励,互敬互学,在堪舆风水等领域也有所涉猎。
1978年宗教政策放宽后,我重新回到了龙门洞任知客一职,以严谨的心态整饰殿堂、重塑神像,并主持了一系列重要的法事活动,如楼观台说经台神像开光、华山玉泉院神像开光等,这些都极大地提升了当地宗教文化的地位。
1981年至1986年的几年间,作为一个资深的道士和教育者,我不仅参与并主持了多次重要法事,还出版了一批珍贵的古籍,为西北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的一些寺庙提供宝贵资料。这期间,也有人称赞我对推动当地宗教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985年的春天,当时代需要更多的人才来维护传统文化的时候,即使身处退休状态下,也是我依然积极投身于修复药王洞以及筹备工作中的日子。我不辞辛苦,用自己的力量去维护这片属于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土地,最终在农历九月十一日七时羽化登真,享寿72岁归葬于楼观知事坟。这段时间里,无论面临何种困境或挑战,都未曾改变过我的信仰与坚定——以虚无为心、精诚待人、信仰虔诚、修待严谨,是我这一生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