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智慧不爱说话的道长们并非不食人间烟火请勿误解_天然道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能听到关于修道者的闲言碎语。这些说法通常基于对修道者生活的误解。许多人来到道观后,发现很多道长不太热情,不爱说话,即便被问教,也只是简单几句带过。是否这些高深的修行者都清高地不食人间烟火?答案是“非也”。
为了正视听,笔者根据自身学修经验,简单粗浅地叙述如下:
一、道长并不善于言谈?错了,他们并非“冷”,他的热心肠你可能还有机会遇到。
生活中我们常见一些从未笑过的“冷面人”,这种“冷面人”每天脸上总是一副冷冰冰的表情,只有偶尔挤出应付笑纹算是赏脸。这与道长不爱说话有一定相似性。“冷面人”不是不会笑,是生性淡漠,不会在没有牵扯到自己利益的情况下露笑容。同样,如果善信福主不断问及某些问题或理解方式,不要说高真先师不回答,就是一般修行者都懒于回复,因为有些话只为有智慧的人听,有些话只为一般善信福主说的,有时候不去理会一些“中二”和“杠精”的话题,那本身就是一种回复或者态度了。
对于无法言说的事必须保持沉默,因此久之就有了“清高”一说,这不过是一种贬低修道者的泄愤之词,其理由自然也不多解释。如果过多解释,就会失去无为宗旨,变成有为状态,这在修行中属于大忌。
二、遵守口戒律条。你或许不知道,多说话很可能犯戒。
戒律是什么?它是规范修行人的行为举止,并得到绝大多数同行承认而遵照的一要求。在古代汉文化里就非常重视戒口,如《老君说五戒》中的:“不妄语者乃至无有漏泄。”《初真戒》提及:“迷人未识 道时……不能省觉自蔽光明。”
三、怕言多失责。每个人都不可能方方面面的知识都掌握,因此,对于自己不掌握的知识领域,道长一般交流时是不涉及的。而对于损害祖师爷的话题,或社会议题,也是不参与讨论的。此外,每句话若触动激情,都难免发表激昂之言,有失口之言;若被聪明的人所闻,便能分辨好坏;但若被痴迷的人所闻,则按照误传办事,将导致损报,从而承担责任。
因此,在明哲保身原则下,大部分敬畏神圣且明白这点的道长们宁愿成为看起来傲然却实际上谦逊如石像的人物,而不是随意开口评论一切,以避免造下恶业,同时符合太上《老子》中的精神——少言胜义,让人们改变对他们态度,最终祝愿所有善良之士能够得闻正教,双 修身体,与天合一,为福祉而生,无量寿天尊慈悲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