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名道士庚子太岁卢秘大将军的道教修行之旅在天然道观等待你探索
庚子太岁卢秘大将军,鼠相,执刀。在清风徐来、云淡风轻的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这一片古韵悠长的地方,他以卢熙之名诞生,字公暨为他人称。卢秘对经史之学有着深厚的造诣,他不仅熟读其文,还能融会贯通,如同行家一般;文章、书信和笔记写作也是他的拿手好戏,被誉为睢州同知(今安徽省睢县一带)的栋梁。此时,这个中原大地刚刚从战火中平复过来,一年又一年饥荒不绝,民间疾苦重重。面对这样的困境,卢秘选择了让百姓休养生息,以免给他们增加额外的负担。
正当这时候,便有一道奏章传下来的旨意,要搜罗旧军籍的人充当工役的人数达到千余人。御史以此为由,用公文形式下达命令,对 睢州进行催促,让地方官吏交出所需的人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卢秘的坚持与智慧,使得事情发展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形。他并没有直接屈服于压力,而是采取了一种更加巧妙的手段。他建议百姓自己申报,只要有几名在户籍上有军籍记载的人充数就行。这一做法,不仅避免了民众因为被强迫而涣散,也体现了他作为管理者的一份责任感。
然而,这样的做法却激怒了御史,他感到愤怒至极,将负责办理事务的官吏扣留起来,并要求睢州必须交出那千余名工役人员。当时局势紧张,每个人都害怕,但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卢秘依然保持着冷静。他说:“我是管理百姓的官吏。如果百姓们都散去,我这个官吏还能管理谁呢?”他的话语里透露出一种坚定与担当,同时也表明了他愿意承担所有责任。
最终,当御史想要赶走他的时候,卢秘仍然站着不动,他直到最后也未曾改变过自己的态度。面对这种情况,最终御史不得不放弃他的计划,让卢秘回去继续履行职责。在任内仙逝后,由于家中的经济状况差劣,即使是丧葬也难以为继,因此官方不得不出资帮助安葬。此时,当人们送别这位大将军的时候,无论是地方上的官吏还是普通百姓,都无一幸免地落泪,他们填满了道路。而就在这个悲伤之际,大雨倾盆而下,却没有一个人退避或躲藏,此情此景,无疑再次证明了庚子太岁卢秘大将军留给世人的印象:既是一位英勇无畔,又是一位心怀天下的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