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人物 > 自治区

自治区

布达拉宫

历史概况

古称“蕃”,简称“藏”。在唐宋时期称为“吐蕃”,元明时期称为“乌斯藏”,清代称为“唐古特”“图伯特”等。清朝康熙年间起称“”至今。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政权始终对行使着有效管辖。藏族人民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公元7世纪初,松赞干布统一,在逻些(今拉萨)建立吐蕃王朝,并与唐朝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元朝时期,中央政府设立管理藏区事务的宣政院,建立了萨迦地方政权,成为中国元朝中央政府直接治理下的一个行政区域。明朝中央政府承袭元制,先后敕封过三王和各级僧官,设立乌斯藏、朵甘两个行都指挥使司和俄力思军民元帅府,管理军政事务,并建立了帕竹地方政权。到清朝,与中央的关系进一步得到加强,1652年、1713年清政府分别册封和班禅,正式确定其封号。1721年,清政府废除第巴制度,制定噶伦制度。1727年正式设立驻藏大臣办事衙门,对进行全面管理。1790年建立地方政府即噶厦政府,1791年清政府派军进驻,规定驻藏大臣与共同掌管事务。1792年至1793年清政府制定《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对地方政府的、财政、军事、外交、宗教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加强了中央的管理。1951年5月23日,中央与地方政府在北京签定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办法的协议》,实现和平解放。1956年成立自治区筹备委员会。1965年9月1日,自治区正式成立,自治区首府设在拉萨。

地理位置

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地处北纬26°50’至36°53’,东经78°25’至99°06’之间的广大地区。北邻新疆,东连四川,东北紧靠青海,东南连接云南,南与缅甸、印度、不丹、锡金、尼泊尔等国毗邻,西与克什米尔地区接壤,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复杂多样,陆地国界线4,000多千米,南北最宽900多千米,东西最长达2000多千米,是中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无出海口。全区面积120.223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仅次于新疆。

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区占全区总面积的85.1%,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全区地形可分为藏北高原、雅鲁藏布江流域、藏东峡谷地带三大区域。境内山脉大致可分为东西向和南北向两组,主要有喜马拉雅山脉、喀喇昆仑山一唐古拉山脉、昆仑山脉、冈底斯一念青唐古拉山脉和横断山脉,境内超过8000米的高峰有5座,其中,海拔8844.43米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就耸立在中尼边界上。的平原主要分布在西起萨嘎、东止米林的雅鲁藏布江中游若干河段以及拉萨河、年楚河、尼洋河中下游河段和易贡藏布、朋曲、隆子河、森格藏布、朗钦藏布等的中游河段。

行政区划

截至2015年底,有4个地级市、3个地区,即拉萨市、日喀则市、山南地区(地改市已获批复)、林芝市、昌都市、那曲地区、阿里地区;74个县(区)69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其中乡545个、镇140个、街道办事处10个;5467个行政村(居委会),其中,行政村5259个、居委会208个。

民族与人口

是以藏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全区还有汉族、门巴族、珞巴族、回族、纳西族等45个民族及未识别民族成分的僜人、夏尔巴人,其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91.83%。

截至2015年底,全区常住人口为323.9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9.87万人,乡村人口240.1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5.75‰,死亡率为5.1‰,自然增长率为10.65‰。

气候特征

空气稀薄,气压低,含氧量少,平均空气密度为海平面空气密度的60%-70%,高原空气含氧量比海平面少35%--40%。太阳辐射强烈,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数为1443.5-3574.3小时,其中阿里地区大部、日喀则市西部在3000小时以上,那曲地区中西部、日喀则市东部、山南市西部为2800--3300小时,那曲地区东部、昌都市西部、拉萨河河谷、年楚河河谷为2500-3000小时。气温低,积温少,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为-2.4℃-12.1℃,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月平均气温6月或7月最高,1月最低,大部分地区气温日较差在15°C以上,气温日较差冬季大、夏季小。降水少,季节性明显,夜雨率高,年降水量在66.3-894.5毫米之间,呈东南向西北递减分布规律,年内降水高度集中在5-9月,占年降水量的80-95。干季时间长,多大风,夏季多冰雹和雷暴,大部分地区年大风日数在30天以上,西部和北部高达100-160天,以冬、春季最多,冰雹多,居全国之首。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干旱、洪涝、雪灾、霜冻、冰雹、雷电、大风、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气候类型复杂,垂直变化大,自东南向西北依次为:热带、带、高原温带、高原亚寒带、高原寒带。区域气候变暖明显,尤其是1991-2010年增温强烈,升温率达0.79℃/10年,明显高于全国其他区域。

年降水量在74.8至901.5毫米之间,地区分布极为不均,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总的分布趋势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迎风坡多于背风坡,东南湿润,西北干燥,雨季分明。雨量集中在6至9月,可占全年降水量的80%至90%。以气温和降水为主要依据,自治区可划分为十一个不同的气候区,即:山地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山地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高原温带湿润气候区、高原温带季风半湿润气候区、高原温带季风半干旱气候区、高原温带季风干旱气候区、高原亚寒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高原亚寒带季风半湿润气候区、高原亚寒带季风半干旱气候区、高原亚寒带季风干旱气候区、高原寒带季风干旱气候区。

土地资源

自治区土地面积为120.223万平方千米。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区域差异明显,各地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这些土地大致可分为六个区域:一是藏东高山峡谷农林牧区,为土地开发利用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之一。二是边境高山深谷林农区。位于自治区南部边境地带。境内山高、谷深、河窄,气候、植被、水、热、土壤等条件优越,森林资源丰富,农产品种类较多,是西特的热带、带经济植物区。三是中南部高山宽谷农业区。该区包括拉萨市、日喀则和山南地区各一部分,人口稠密,经济相对发达,是自治区、经济、文化的中心区域。产业结构较齐全,产值比重最大。四是高山湖泊盆地农牧区。位于中南部高山宽谷农业区以南,喜马拉雅山脉主脊线以北,是一个东西狭长的地区。本区多夜雨,属高原温带半干旱气候区。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干旱、霜冻,冬、春季多大风、沙暴等,农作物主要有青稞、小麦、豌豆、油菜等。五是藏北高原湖泊盆地牧区。位于自治区北部,该区地势高旷、地形复杂、气候干旱、草原辽阔,大部分为纯牧区,是最大的牧业区。六是藏北高原未利用区。位于北部,该区高寒、干旱、荒凉,局部草地初步开发为临时性牧场。受复杂环境影响,土壤类型很多,按其成土特点、分布规律和主要利用方向,可划分为森林土壤、农业土壤、牧业土壤和难利用土壤四大类型。其中:耕作土壤归属16个大类,主要有山地灌丛草原土、潮土和亚高山草原土,分别占全区耕种土壤面积的33.81%、12.83%、12.38%。

矿产资源

目前已发现的矿种(亚种)有103种,有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矿种49种,矿床、矿点及矿化点3000余处。其中发现能源矿产5种,有查明资源储量的3种;发现金属矿产32种,有查明资源储量的19种;发现非金属矿产64种,有查明资源储量的26种;发现水汽矿产2种,有查明资源储量的1种。全区已发现的优势矿产资源主要有:铜、铬、铅锌银多金属、钼、铁、锑、金、盐湖锂硼钾矿、高温地热、天然矿泉水等,均具有广阔的找矿前景。在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矿产中,铬、铜保有资源储量,盐湖锂矿资源远景及高温地热储量在全国排名第一。

水资源

水资源丰富,是中国水域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的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冰川水资源和大气降水。

地表水资源  包括河流、湖泊、沼泽、冰川等多种存在形式,其中河流、湖泊是最重要的部分。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万平方千米的河流有28条,大于2000平方千米的河流多达100余条,是中国河流最多的省区之一。亚洲著名的长江、怒江(萨尔温江)、澜沧江(湄公河)、印度河、恒河、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都发源或流经。湖泊众多,共有大小湖泊1500多个,总面积达2.4万平方千米,居全国首位,其中面积超过1平方千米的有816个,超过1000平方千米的有3个,即纳木措、色林措和扎日南木措。有冰川11468条,冰川面积达28645平方千米。沧江(湄公河)、印度河、恒河、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都发源或流经。湖泊众多,共有大小湖泊1500多个,总面积达2.4万平方千米,居全国首位,其中面积超过1平方千米的有816个,超过1000平方千米的有3个,即纳木措、色林措和扎日南木措。有冰川11468条,冰川面积达28645平方千米,占全国的49%,冰储量约25330亿立方米,占全国的45.32%,年融水量310亿立方米,占全国的53.4%,均居全国之首。

地下水资源,总量约1,107亿立方米。

的冰川面积约2.7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冰川总面积的46.7%,冰川水资源总量为332亿立方米,分为型冰川和海洋型冰川两大类。其中75%的冰川为外流水系,25%为藏北内流水系。冰川融水是河流、湖泊的重要补给来源。如帕隆藏布冰川融水补给量可占年径流量的60%,朗钦藏布、森格藏布其冰川融水补给量也达49.8%。

据统计,全区水资源总量4394.65亿立方米(不含地下水),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的16.21%,居全国第一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和亩均占有水量也均居全国第一;全区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1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1.4亿千瓦,均居全国首位。

农作物资源

全区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小麦、玉米、油菜、豆类等品种;蔬菜约有16个大类,150余个品种。萝卜、白菜、西葫芦、西红柿、黄瓜、丝瓜、苦瓜、冬瓜、茄子、辣椒、芹菜、豆类、葱、花菜等大多数蔬菜品种在都有种植。随着高效温室大棚的兴建,内地一些名特优新菜陆续引进并已种植成功。全区建立各类果园400多处,年产干鲜果品1,000多万公斤,茶叶1吨,桐油1.5万公斤。在一些地方,苹果、梨、桃、香蕉、桔子、葡萄、西瓜等也有一定面积栽植。

动植物资源

全区有野生脊椎动物795种(其中125种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占全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类的1/3以上,196种为特有),其中哺乳类145种,鸟类492种(其中22种为特有),爬行类55种,两栖类45种,鱼类58种;有昆虫4200余种、水生浮游动物760多种。全区大中型野生动物数量居全国第一位,藏羚羊数量占世界上整个种群数量的80%以上,黑颈鹤越冬数量占世界上整个种群数量的80% ,野耗牛数量占世界上整个种群数量的78%。

全区有野生植物9600多种,其中855种为特有,高等植物6600多种,其中苔鲜植物700余种,蕨类和种子植物5900余种。食用菌有松茸等415种,药用菌有灵芝等238种。农作物方面,全区有青棵、小麦、玉米、油菜、豆类等品种及约20个科、110余种的蔬菜。

各地的植被从东南向西北依次呈现森林、草甸、草原和荒漠,并可划分为7个主要类型,即阔叶林、针叶林、灌从、草甸、草原、荒漠和高山植被。据统计,全区有高等植物6600多种,隶属于270多科、1510余属,其中有多种我国独有或西有的植物,受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有38种,列人自治区重点保护植物有40种,另有214种被列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内。

森林资源

全区林地面积1783.64万公顷,森林面积147.56万公顷,人均森林面积达49000平方米、居全国第一,活立木总蓄积量为22.88亿立方米,也居全国之首。人均拥有活立木蓄积量达762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1.98%,为全国第五大林区。常见树种主要有云杉、冷杉、铁杉、高山松、华山松、落叶松、云南松、白桦、青冈木等,经济价值很高。稀有针叶树种,如穗花杉、云南红豆杉、印度三尖杉、百日青等,是第三纪的孑遗植物。有高等植物6,400多种,其中:苔藓植物700余种,维管束植物(蕨类和种子植物)5,700余种。还有藻类植物2,376种,真菌878种。有木本植物1,700余种,药用植物1,000余种,油脂、油料植物100余种,芳香油、香料植物180余种,工业原料植物(含鞣质、树脂、树胶、纤维)300余种,可代食品、饲料的淀粉、野果植物300余种,绿化观赏花卉植物达2,000余种。可食用菌,如松茸等415种,药用菌,如灵芝等238种,已知有抗癌作用的真菌,如丝膜菌、虫草等有168种。

其他自然优势资源

光照资源  太阳年总辐射值达到140-200千卡/平方厘米,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近两倍。

风力资源  是全国大风(≥8级或17米/秒)最多的地区之一,年平均大风日数多达100-150天,最多可达200天,比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地区多4-30倍。

草场耕地资源  全区有天然草地13.34亿亩,约占全区总面积的74.11%,位居全国第一位,其中可利用天然草地面积11.29亿亩;耕地面积662.66万亩(实控区550.75万亩),其中水田62.26万亩、水浇地398.21万亩、旱地202.19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377.02万亩。

湿地资源  拥有各类湿地面积652. 9万公顷,占全区国土面积的5.3%,湿地面积居全国第二,是我国湿地类型齐全、数量最为丰富的省区之一。90%以上的湿地保持原生状态,其中玛旁雍措、麦地卡被列人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水产资源  查明的鱼类中,鲤科的裂腹鱼亚科的鱼类占多数。雅鲁藏布江中游干支流的黑斑原鮡(地方名:拉萨鲇鱼)、班公错的裂腹鱼以及亚东河的亚东鲑鱼较为著名。

藏药资源  全区植物性藏药材有191科、682属、2085种;矿物性藏药材有50余种。全区已开发常用藏药360多种。比较著名的植物性藏药材有冬虫夏草、藏红花、贝母、手掌参、藏茵陈、藏苍蒲、毛膏菜、绿蓉蒿、胡黄连、忍冬果、檀香、桃儿七、雪莲花、天麻、灵芝、三七、大黄、党参等。这些药材药用价值高,其中不少畅销国内外。

旅游资源

西特的高原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催生了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品质优异、典型性强、保存原始的旅游资源。全国165个旅游资源基本类型中,有110个,占2/3,在全国旅游资源系统中处于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共有各级各类风景名胜资源点1424处,优良以上资源点99处,目前可供游览的景点300多处。已开发A级旅游景区76处。包括国家5A级2处,4A级14处,3A级18处、2A级28处、1A级14处。

世界文化遗产1处,即布达拉宫一大昭寺一罗布林卡;国家地质公园3处,即易贡、札达土林、羊八井;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处,即纳木措-念青唐古拉山、雅砻河、唐古拉山-怒江源;国家森林公园9个,即巴松措、色季拉、玛旁雍措、然乌湖、姐德秀、班公湖、热振、尼木、比日神山。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座(拉萨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座(拉萨、日喀则、江孜),历史文化名镇2处(山南市昌珠镇、日喀则市萨迦镇)。

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16处,各级自然保护区47个,其中国家级9个、自治区级14个、地县级24个,保护区面积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4.35%,居全国首位。境内分布着众多的文物古迹,截至2015年底,全区共有包括古遗址、古建筑、古丧葬在内的不可移动文物点4277处,已登记各类文物保护单位142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5处。

现已初步形成旅游业、藏医药业、农畜产品深加工和民族手工业、绿色食品(饮品)加工业、矿产业、建筑建材业六大经济支柱产业,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布局。

资料来源:自治区网

标签: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章

猜你喜欢

道教有名的人 立教十五论启示...
探索《立教十五论》,揭秘“出家”之谜——天然道观里的仙缘自测 在某些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道教及其修行人了解甚少。他们的认知往往与艺术作品中的描绘相联系...
道家的人生思考 什么是道教中的...
道教神仙体系是中国古代宗教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包括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修行方法,也包含了一系列关于神仙境界的传说和修炼技巧。在这套体系中,“内丹...
古代道家 晚上睡不着偷偷...
为什么我会选择在深夜悄悄浏览B站? 当灯光柔和地洒在空旷的房间里,我躺在床上,手指却不断地划过手机屏幕。这个习惯从来没有真正消失,它就像一条潜伏在心底的小...
目前道家国内最厉害的人物 探索东北部的日...
探索东北部的日本风情:Tobu铁路沿线的6个不可错过之地 在日本,东北部地区以其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Tobu铁路作为连接这片土地与首都东...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