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九章在社会中悟道的智慧
第六十九章:用兵之道
在古代的战略论述中,有这样一番话:“我不敢自主出击,而是选择被动防守;我不会前进寸步,而宁愿后退尺度。”这就是所谓的“行无行”——即使有准备,也好像没有任何布阵可言;虽然要奋力作战,但却像没有手臂可以挥舞;面对敌人时,却像是根本没有敌手可对抗;即便持有武器,也仿佛无法握住它们。轻敌的危险再也不可怕了,轻敌几乎会导致我们失去三宝。因此,当两军实力相当时,那一方因为悲愍而获胜。
注释:
为主:指主动进攻。
为客:指被动应对,处于劣势。
行无行:即使有布阵,也好像什么都没有。
攘无臂:虽然要战斗,但似乎毫无力量。
扔无敌:面对敌人,却如同完全没法抵御。
执无兵:虽然有武器,却无法使用它们。
抗兵相若:两军力量相当。
哀者胜矣:悲愍的一方往往能够获得胜利。
延伸阅读1
王弼《老子注》解释说,用兵之道,在于谦虚退让、哀伤慈爱,不急于先发制人的战争,只是不得已才到达这样的境界,因此这是一个大祸所在。这里提到的“三宝”,指的是生命、身体和精神,这些都是非常珍贵的东西,如果轻视它们,将可能丧失这些宝贵之物。
延伸阅读2
苏辙《老子解》则认为,用兵的人应当不求争斗,任由事情发展,就算身处战场,也就像没有能力进行战斗一样,没有强大的力量可依仗,没有威胁需要防备,没有武器可以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又有什么值得责备呢?过分自信而轻视对方,就是最大的祸患,因为这将导致我们失去那些为人类带来慈爱和温柔的情感。而当双方军队相遇,一方不得不凭借悲愍的心态才能获胜,那种情形常常能得到天意与民心的支持,即便想要逃脱失败也是难以避免的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