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的摆塔文化道教传统与诸子百家智慧的融合之美
福州的“摆塔文化”:道教传统与诸子百家智慧的融合之美
福州的中秋摆塔,始于明嘉靖年间。据说当时戚继光凯旋归来,百姓为庆祝而将贵重物品摆在门口。因老福州多寺多塔,摆设品也多为古塔模型,因此称之为“摆塔”。这活动在清代更是盛行,并成为一种固定的中秋习俗,有着显摆、尊敬祖先和庆祝节日的意义。
裴仙宫是福州建于宋代治平年的道观,在明清时期就开始举办摆塔活动。在改革开放后,该宫坚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将摆塔文化延续至今。
每年中秋佳节到来时,裴仙宫会组织管委会举行传统摆塔民俗活动。在空旷的地方搭起桌子,每个桌子的高度从一桌到三四桌不等,以墙壁作为最终位置依托。之后铺上毯子或被单,便可开始布置。
主要展出的玩具包括泥娃娃、瓷塑小人物、小动物、模型小椅子、小桌子以及插木架上的刀枪矛戟等。布置方式是先将高层铁皮或木板制成的古风tower紧靠墙壁放置,然后在两侧和前面以各种装饰品环绕,如泥制弥勒佛、八仙天女散花等仪仗偶人。此外,还要注意大件放在后,小件放在前,以保持整体协调感。而且,一定要有碟或对“禾秧盆景”,象征五谷丰登,同时生机勃勃地长出稻草芽。
过去,“高楼大厦”的意味现在转化为了步步高升的心愿。而在疫情期间,裴仙宫还特别向医护人员致敬,这种旧俗新过,让我们更加珍惜并发扬光大我们的传统文化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