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一颗入梦的骷髅悟天成生死对话在天然道观
借一颗入梦的骷髅悟天成:庄子与生死对话在天然道观
在南宋李嵩的《骷髅幻戏图》(骷髅团扇图)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关于庄子的恐怖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南华真人庄子出游时,他路过楚国,遇见了一具枯骨突露、森森然在地的骷髅。庄子淡定地用马鞭敲了敲骷髅,这个简单的动作开启了一个哲学对话。
这位先亡,您是因何流落到如此悲惨的田地?是贪求失道还是遭遇了天灾人祸?是作恶闯祸,怕累及家人而选择了自我了结?还是寿终正寝而安享了天年?
庄子问完后,拿过骷髅竟当成枕头,沉沉睡去。谁知,半夜时分,骷髅入了他的梦,并来解答这千古之问:
从您的问话看,像是一位“辩士”。但您说的那些都是活人才有的负累,人死后就不存在了。人一旦死了,上下级的管辖没有了,四时的劳役解除了,从容地随顺时光的流逝,你估计纵使南面称王,也乐不及此吧!
庄子不相信,又问:“若是我让造物者将你复生,再送回到你的父母亲人、邻里朋友中去,你愿意吗?” 骨头忧虑地回答:“我怎能抛弃这君王般快乐而再次经历人间苦劳呢?”
这个故事很有名,也有多个演绎版本:《列子·天瑞》中的引述、汉赋作家张衡的《 髑 髏 赋》,才子曹植的一篇文章——《 髑 髏 说》……熟悉道教经忏的人还会知道,在“放焰口”道场中也有两个唱段,《金 骨 头》和《银 骨 头》,也是对庄子遇到的骷髅的一个演绎。
两者内容相仿,但旨趣趋同,其《金 骨 头》叹词如下:
昨日荒郊去玩游,
忽见一伏,
白骨白骨,
嚣然无语卧荒丘,
冷愀愀。
风吹败叶,
满径满径堆愁。
鶼鶡噫哉!
雨打风筛今几秋?
恨悠悠。
不闻 人 声,
惟听惟听溪流。
鶼鶡噫哉!
半世形藏恍似浮沤。
富贵功名怎到头?
枉营谋。
金珠万斛难续难须咽喉。
早求解脱同赴同赴瀛洲。
—— 《全真青玄济炼铁罐施食_
这个叹词通过回环往复的手法细读起来,就像是紧锣密鼓催促着什么,最终挑明说,“奉劝人们急早修,不要悠游。不求解脱,一起前往瀛洲。”
庄子的故事被反复传唱,最关键原因并不是因为它恐怖或惊世,而是它通过两个不同世界的人物进行对话探讨人类生命最大的事:生与死。在原初故事里,那具经过生死之后认为生多忧劳死亡是安乐。这到了经忏叹词,这个取向反转过来:路边孤苦无亲,无尽的心愿,都凝聚于那颗破碎的心灵。而这种反转不禁让我们疑惑,对于道教来说究竟是什么样的理解?
许多喜欢莆田城外十字街上的高僧的人,是折服于他豁达眼中的生活态度。在莆田城外十字街上,每个人都明白,无论如何也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他们宁愿选择活得更加自由和快乐。但对于莆田城内那些仍旧追逐权力和财富的人们来说,他们却无法理解这一点,因为他们依旧沉迷于自己的欲望之中。
虽然莆田城内有一些智者能够洞察这一点,他们懂得珍惜现在,不为未来所困扰。但即便这样,他们也无法摆脱自己身处其中的地狱般痛苦,因为他们无法逃离自己心中的阴影,即使是在广大宇宙间飞翔也不足以驱散这些阴影。
所以,当我们听到这样的故事,我们应该思考一下我们的生活方式是否符合我们真正想要实现的事业。如果我们的行为仅仅为了追逐权力和财富,那么我们是否真的幸福呢?
因此,让我们一起努力,不要成为那些永远走在错误道路上的受害者,而应该勇敢前行,用智慧来指导我们的行动,用爱心来温暖周围人的心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并且找回属于自己的幸福感。在这里,我想提醒大家不要忘记每一次选择都可能带来不同的结果,所以请务必深思熟虑,在做出决定之前,请确保它们符合你内心深处的声音,然后勇敢地迈出步伐,为自己争取更多时间更好地了解自己,以及寻找属于你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