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普安县流传两千多年的彝族海马舞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一人扮马哥,二人以上(成对)扮烈马,马哥道具为两端各系一朵花的花棒,烈马则由马头与马臀两部分分别系于舞者腰间扮成,道具由竹编骨架,糊白绵纸做成。
表演时,马哥手中的花棒引导烈马作各种舞步。舞者手持马颈,在鼓、钹、锣的伴奏声中时而双脚并跳,时而踮步跳,时而变脚跳,时而自由奔跑,带领观赏者回归最原始的记忆,这就是普安县彝族人民的海马舞。
2020年8月11日,记者驱车来到全国仅有的几个还流传着彝族海马舞的村寨——普安县地瓜镇岗坡村格拱组,准备领略海马舞的独特魅力。在一户被竹林隐藏的农舍前,记者遇到了海马舞传承人毛大龙,在他热情的介绍下,海马舞神秘的面纱被逐渐揭开。
在彝族人的传说里,东汉末年之前的历位蛮王都有生啖活人的习惯,唯独孟获爱护百姓,且足智多谋,被彝族人视为英雄。海马舞是他生前自创的一套舞蹈,最初名为马舞,但由于彝族对自然界的水有着强烈的崇拜,遂将“马舞”改称为“海马舞”。
为纪念孟获,在庆典节日或祭祀活动中,彝族同胞们都要跳海马舞。流传至今的海马舞已有2000年的历史。清康熙年间,谢、柳、车、毛等姓氏彝族从云南迁到普安,海马舞也就随之传入。
海马舞,一直应用于丧葬祭祀习俗。新中国成立后,海马舞逐渐应用于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场合。自上世纪80年始,海马舞走上舞台,多次参加省、州、县组织的各种文艺演出。2007年参加“多彩贵州”舞蹈大赛普安县海选赛获一等奖,并推荐参加黔西南州选拔赛;在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海马舞被列为表演项目;在2019多彩贵州百姓大舞台非遗周末聚上,海马舞也是表演节目之一,挂在毛大龙家墙壁上的多张照片记录着这些辉煌。毛大龙即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提起这些荣誉,他显得无比的自豪,一边介绍一边穿上服装拿起道具比划起各种动作来。
海马舞原始古朴,是彝族部落一部恢弘的精神史诗,集中反映了彝族同胞在历史上迁徙、生产生活、思想观念等内容。保护传承海马舞,对于弘扬彝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等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当地政府投资20万元,在格拱组一个叫横山的地方修建了一个场地,供海马舞队排练和表演,每逢重要节日或者赶场天,海马舞队都会到这里表演海马舞。随着时间的推移,特意跑到大山深处来观看海马舞的人越来越多。有人便从中发现了商机,之后,每当格拱村的海马舞队来此表演或排练时,总会有人提着大包小包的杂货到此贩卖增加收入,久而久之,这里发展成了一个小集市。
而对于如何传承和发扬海马舞,毛大龙等人也早有行动。“虽然我们的海马舞队只有12人,但我们一有空就教乡亲们跳,现在寨子里老老少少都会跳海马舞。”毛大龙介绍,在政府的重视下,在彝族同胞的努力下,海马舞已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一步,普安县将抓住发展山地旅游机遇,将海马舞推到更多人的面前,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赏,在传承发扬的同时,还能实现经济价值,为乡村振兴打下基础。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来源: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陈义;文稿来源:百家号-天眼新闻。